2019年,是亚洲合唱艺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来自亚洲各地三大国际合唱艺术节的总冠军,今年七月全部汇集菲律宾马尼拉,在第一届的亚洲合唱大奖赛(1st Asia Grand Prix of Choral Singing)上,展开一场精彩绝伦的龙争虎斗。

最终,东道国的菲律宾大学洛斯巴诺斯合唱团(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Los Banos Choral Ensemble)以高超的合唱实力与表演艺术,成功击败其他劲敌,勇获第一届亚洲合唱大奖赛冠军的殊荣。
为了一睹这些冠军风采,我身边一些为合唱艺术痴迷的朋友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工作,买了机票就前往菲律宾,见证这历史性一刻。
“所有参赛合唱团,不仅展现稳健台风,和谐的合声,他们更是散发了舞台魅力!”谢颖回国后,兴致勃勃地向我们在槟城的合唱团员分享她的观察。
她的姐姐谢仪也说,在观赏这个比赛后获益良多,尤其是在声量调节方面,似乎让她领悟到中气控制的重要性。
她摸索一番后,也抓到了一些技巧。“以前常听我们合唱团艺术总监解释什么叫中气控制,虽然我们明白它的理论,但只有亲临现场研究国际级合唱团的表演,才能真正深切体会其中的意思!”

亚洲歌谣震撼欧洲
当大家积极讨论合唱表演秘诀,我脑海浮现亚洲合唱发展史的倒叙,心里充满无限感慨。从亚洲合唱艺术大赛的筹办,到亚洲各大合唱团的世界级演出,这一切是否意味着,我们已到达能够跟欧洲媲美的境界?
传统合唱艺术发源于欧洲,所以许多人会认为来自欧洲国家的合唱团是最顶级的。确实,在80、90年代,英国和奥地利等国家,曾培育出许多红极一时的男童和成人男子合唱团。媒体大肆推广下,更让主流观众至今仍对这些合唱团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在合唱界打滚的人清楚知道,欧洲合唱艺术发展在近20年里已处在瓶颈。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他们选择死守老旧传统歌曲,和千篇一律的演唱方式。相反,许多前往欧洲修读声乐或合唱的亚洲歌唱家和指挥,在研究完传统合唱艺术回国后,将传统合声,和代表自己国家或民族特色的风格,以实验性的表演做结合。
这样的创新改变,替已墨守成规几世纪的欧式合唱艺术,注入强劲的动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合唱的艺术重心,慢慢转移至亚洲各地,尤其是东南亚。
在众多亚洲国家中,邻国菲律宾和印尼,是国际赛事上公认的合唱界翘楚。这些爱唱歌的民族,除了歌唱技巧纯熟,他们自由奔放的个性,也让整体表演如生龙活虎。
当然,这些合唱团的成就,也得归咎于他们出色的作曲和编曲家。举个例子,一首简单的摇篮曲Soleram经过重新编曲后,变成一首含有各种复杂声部的歌曲,顿时让原本轻快的印尼民谣,升华成一首振奋人心的神曲。这些歌曲的诞生,震撼了欧美合唱界,也让他们看到亚洲合唱团的精髓与专业。许多开明的欧美合唱团,也开始专研和表演东南亚作曲和编曲家的作品。

我国合唱艺术渐入佳境
另一方面,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合唱团也不落人后。虽然它们的合唱团不比菲律宾和印尼来得多,但当中一些出色的合唱团,在近几年的国际赛事上,也常获得不俗的成绩。中国也不落人后,许多大城市在这几年里效仿香港,开办合唱学院,招揽有音乐与歌唱天分的学员,也开始出国参与各大小合唱节。
相形之下,马来西亚就逊色不少。然而,让人欣慰的是,许多公立和私立学校也开始着重合唱教育。就马来西亚而言,柔佛、巴生和槟城等地的中小学,就有素质不错的合唱团。就在今年,槟城某间中学在泰国芭提雅举行的一场国际合唱比赛中,夺下总冠军头衔。本地玛拉工艺大学室内合唱团(Uitm Chamber Choir),在一位知名日籍指挥的带领下,更在去年的音乐永恒罗马国际合唱节(Musica Eterna Roma International Choir Festival)中大放异彩,在几个合唱项目中获得金奖,为国争光。
这几年亚洲合唱界的发展,是让人欣慰的。虽然目前看来,菲律宾和印尼还是合唱界的佼佼者,但随着其他亚洲国家对这门艺术的关注,我相信在未来的5到10年,可能会看到更激烈的良性竞争。
第一届亚洲合唱大奖已落幕,大家也开始放眼在2021年印尼峇厘岛进行的第二届赛事。值得一提的是,在马来西亚国际合唱艺术节(The Malaysian Choral Eisteddfod International Choral Festival)胜出的总冠军,将首获参赛资格,和其他艺术节的优胜合唱团一较高下。请拭目以待!
特约:童韦沐
图:Asia Choral Grand P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