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揭开天文真相 十五月未必最圆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主题故事】揭开天文真相 十五月未必最圆

    月亮是夜空里永远不灭的光芒,古今的人们都对它感到好奇,宋代诗人苏轼就曾手捧酒杯问:明月几时有?我们习惯了月亮的阴晴圆缺,但是,我们了解它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寻星天文学会副会长邓启浩

     

     

     

    在文学和音乐里,月亮最常被人们吟颂,寄托乡情、想念、幸福种种不同的情感。然而,在天文望远镜之下,月亮真实的形体未必如人们浮想联翩的那样。
    “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不是最圆?”听到这个问题,寻星天文学会副会长邓启浩笑了笑,说:“不一定,以几率举例的话,50%是十六最圆,40%是十五,10%是十七。换言之,元宵节和中秋节的月亮未必最圆满。”
    他建议,要欣赏圆月,农历十五至十七是最佳欣赏期。一般上,十五的月亮要等太阳下山之后,也就是约晚上七点半才升起;十六比十五迟约50分钟升起,十七又比十六迟约50分钟。
    由于月亮比星星亮,不需像观星那样要选择观测地点,只要看得到月亮的地方,都可以好好地赏月。
    “月亮体积比较大、亮度高,赏月比观测其他星体容易,十四倍的望远镜就已经能清楚看到月亮上的坑洞了,很适合初学者入门观测。”
    邓启浩解释,农历十五之前的半个月亮称为“上弦月”,十五之后的半个月亮叫“下弦月”。上弦月在下午开始升起,待它升至高空,刚好是晚上七八点;下弦月,则要过凌晨一点才开始从东边升起。


    民众也可利用手机的应用程式观看拟真的星象。

    超级月亮,一年出现两次
    另外,满月的亮度比上、下弦月强烈一半。如果满月是100%亮度,上、下弦月约50%至60%。但是,一切胥视天气,如果有云层或烟霾,农历十五当晚未必看到很亮的满月。
    关于月亮的天文现象,还有一个经常看到、听到的名词——超级月亮(Supermoon)。
    在了解超级月亮之前,先上一点天文课程。大家都知道月亮绕地球以椭圆形的轨道运行,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约36万公里至40万公里的距离),因此有时候月亮会接近地球,有时候远离地球。
    “当月亮远离地球,称为‘远地点’,我们看到的月亮比较小。当月亮最接近地球,称为‘近地点’,月亮看起来较大,就叫超级月亮。”
    邓启浩透露,单凭肉眼观看,其实是分辨不出满月和超级月亮:“超级月亮比满月大10%左右而已,如果是天文摄影,两者的摄影效果有差别,超级月亮比较大,拍出来的照片解像度较高、清晰。”
    超级月亮是比较常见的天文现象,每年会出现至少两次,但出现的时间皆不同。今年已经出现过两次超级月亮,分别是1月21日和2月19日。
    “虽然月亮、星星距离我们遥远,但是观测星体不是艰难的事情。网络上有许多共享的资料让大家参考,天上所有星体也都有固定的运行轨道,超级月亮、日食、月食等,都已经计算出其出现日期,就像我们使用日历,只不过天上的比较复杂,知道它们出现的日期和时间。”

    月宫真有玉兔?
    邓启浩说,天文观测上自有判断的方式:“最简单的分辨是,满月时(图一),把月亮上的黑影想像成一只兔子(图二),看到兔子的耳朵、嘴巴和头,就是上弦月(图三),看到兔子的身体就是下弦月(图四)。”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半边月露出坑洞

    邓启浩无数次从远望镜观测月亮,在他心里,月亮像月饼,月饼要剖开后才看到里面丰富的馅料,月亮也如此。
    “我喜欢半边月的形态,不管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半边月可以看到月亮表面坑洞,有立体感。”
    “满月之际太阳的光正面反射过来,只看到月亮是发亮的球体,看太久还会刺眼。上、下弦月就不一样,太阳光照的角度不同,产生阴影,我们平常看到月亮的阴影,就是月亮表面低地和坑洞造成的。有阴影,自然就有立体感。”
    很多人以为月相往上钩的是上弦月,往下钩是下弦月,他说,这是极大的误解。从日期来看,农历十五以前(前半月)看到的是上弦月,农历十五以后(后半月)看到的是下弦月。
    如果想要体验不同的星体观测乐趣,他推荐可以使用手机免费的应用程式“Star Tracker”,只要开启GPS,把镜头对准天空,便能够显示所有星座的名称。还有“Stellarium”(电脑版免费,手机版付费),可以观看拟真的星象、星座图、星座连线、星星搜寻等功能。

    民众透过望远镜观测遥不可及的星体。

     

    初一日食十五月食

    邓启浩透露,2019年最有看头的天文现象是即将在12月26日中午时段出现的日环食,马来西亚刚好处于观测地带。届时,寻星天文学会将和国家天文馆合作,在柔佛丹绒比艾(Tanjung Piai)举办观测活动。
    “日食现象,不管是日全食、日环食还是日偏食,每年全世界都会发生两次。这一次,很难得观测地带落在马来西亚,最佳欣赏点是砂拉越,西马则是柔佛丹绒比艾、龟咯(Kukup)。”
    吉隆坡的地理位置,同时间可以看到日偏食。
    “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亮阻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亮的影子落在地球表面,就发生日食。”
    “日食发生时,我们会先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表面被黑影逐渐遮住,天色转暗。日全食是月亮把整个太阳遮住,日环食是月亮遮住太阳的中间部分,日偏食是月亮只遮住太阳的一部分。”
    他建议不要肉眼直视日环食,可能会因为刺眼而伤害眼睛,最好是戴上太阳滤光镜。
    “有趣的是,日食一定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则是农历十五。”
    寻星天文学会每年都有固定的活动,元宵节和中秋节在天后宫办赏月活动、城市路边天文、郊外观测暗星、培训中学生参与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赛(简称IOAA)等,积极推广天文活动。

    2016年3月到印尼观测日全食,可惜碰上云层和工厂排烟遮挡。

     

     

     

    了解天文开拓心视野

    也不是很大,宇宙才大,很多事情就像我们站起来看地上的蚂蚁一样,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太阳随时打个喷嚏过来,地球都有可能灭亡,这些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所以不要太执着。这样想,我就觉得自己得到的东西比较多。”
    2003年,邓启浩从电视广播节目中知道天后宫有观星活动,由于从小喜欢看星星,他带着浓浓的好奇心,参加人生第一次观星活动。
    “小时候有人说不要看日食,被它照到会生病,或是看到彗星整年行衰运……了解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就不会害怕了,很多事情是因为不了解而恐惧,社会要文明,就要多理解科学。”
    他希望透过持续举办天文活动,让民众能以科学的角度了解天文现象,而不是传说、迷信。
    邓启浩最难忘的观测是2016年发生在印尼的日全食。当时,他们一批天文爱好者分成五组到印尼观测地带,他选了巨港(Palembang)这个观测地方,因为这里是日食开始的地点,而且巨港是城市,看日食后还可以观光。
    “日食发生在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刚好工厂排烟遮住太阳。我心想,不要紧,等下太阳升高,烟就挡不到了。没想到的是,烟和云跟着太阳往上升,直到日食过程结束,云烟还在那里。”
    虽然看不到完整的日全食过程,让他当下感到几许遗憾,但可以感受到整个天空变暗的特别经历,他还是觉得不枉此行。

    寻星天文学会将在9月13日于天后宫举办观测月亮、星星活动;11月6日、12月1日在无拉港C180商业中心观测阿波罗登月点。详情请浏览https://www.facebook.com/mystarfinder/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