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和:顾尔德还没死(?)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赵德和:顾尔德还没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二零三零年,维也纳金色大厅外的广告板上贴着一张即将上演的音乐会海报,上面印着:“曲目:拉赫玛尼诺夫第三协奏曲;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Gustavo Dudumel;钢琴:格伦顾尔德(人工智能)。”

    这场未来的音乐会并不是无稽之谈,疯人疯语?至少在今年9月7日后就不再是了,因为一代钢琴天才顾尔德当天在奥地利的圣弗洛丽安修道院“复活”了,他以人工智能的面貌与世人再次会面,举办了他告别舞台55年后的第一场演奏会,这两件事固然耐人寻味,但最可疑的是,台上我没有看见顾尔德那张传奇性的琴椅。

    Dear Glenn是日本知名乐器制造商Yamaha公司的人工智能()计划之一,目的在于重现顾尔德后无来者的琴艺,但这计划不是简单的“重播”(playback)机械,而是尝试“解码”顾尔德的灵魂。

    如果说“创造”的话,这计划本来弥漫着的“科学怪人”气味就更浓烈。首先会将顾尔德生前超过一百个小时的录音透彻解析,同时以曲谱与录音来推断顾尔德对乐曲所作出的惯常处理,了解并学习他的演绎风格,透过熟悉顾尔德演奏风格的钢琴家,向进行深入教导,从运指的力度到长度,甚至踏板的运用习惯,都编成数据,以供这颗“大脑”学习。


    实实在在的“顾尔德”

    最后,“顾尔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播放器”,而是一个实实在在,能当场以顾尔德演奏风格来演奏任何曲子的人工智能。同时“它”能透过视觉观察和听觉,与人类进行现时的音乐合奏。

    当晚意大利钢琴家Francesco Tristano就和“顾尔德”以双钢琴二重奏演出了巴赫的《赋格的艺术》中的其中一段。这首曲子顾尔德生前并没有留下任何录音,也没有事先被置入任何演奏数据。

    说到这里,我想如果顾尔德还在世,能目睹这一切,他或许不会不高兴呢!身为一名科技信徒,在音乐厅和录音室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为的就是远离群众。如果一台钢琴和一部电脑就能应付一大群现场观众,我想他是不会有异议的。同时读过顾尔德他幽默的“人格分裂”的对谈录,我也不难想像,他会非常乐意和这位幽灵顾尔德合奏一首四手联弹。

    问题是,我们听见的是“听起来”像顾尔德,还是“真实”的顾尔德?顾尔德已离开人世是事实,尝试透过他留下来的音符使他“重生”,听起来就像透过一根头发纤维的遗传数据来复制一个人。

    也许是人工智能效应作祟吧?身为人的我,总感觉在艺术中,只有血肉之躯才有权利去创作,甚至失败。但凡人工智能能办到的,无论多出色,我们都能胆怯地以一句“缺乏灵魂”消磨掉,但什么又是灵魂呢?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就“灵魂”这话题,顾尔德和鲁宾斯坦有过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当时顾尔德已决定不再开音乐会,不解的鲁老对他说:“难道你从来没有感受到,你抓住了这些人(观众)的灵魂吗?”

    他答道:“你知道吗?我真的从未想过要抓住这些灵魂。”我想,即使“灵魂”(不管那是什么东东)真的存在,他也是不屑一顾,他年少时和老师Alberto Guerrero意念不合,最后分道扬镳就源于他们天南地北的音乐观点,前者讲“心”,后者讲“智”(原文:Our outlooks on music were diametrically opposed. He was a “heart” man and I wanted to be a “head” kid.)。

    顾尔德的灵魂在哪?我想也许就在他那张锯短了腿的琴椅上,说他的灵魂“就是”那张琴椅也不失真实,但如果那人工智能真的是顾尔德,我想他依然会拒绝弹拉赫玛尼诺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