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史光宏:能识字就表示会阅读了吗?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郭史光宏:能识字就表示会阅读了吗?

    阅读并非简单地识字。阅读既是阅读文字,也是阅读文字背后的含义:教阅读既要教文字,也要教学生如何从文本中获得意义。不管词语有多重要,它绝非阅读的目的。——英国书史学家大卫皮尔森(David Pearso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先看三组数据:首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的识字率达93%。与此同时,大马成年人平均每人一年只阅读两本书,相比之下日本每人一年阅读40本书。在2012年PISA国际测试的阅读素养项目中,我国在全球65个国家排名倒数第6,落后于邻国越南和泰国。

    识字率高达93%,人均阅读量却只有2本,国际阅读素养测试也只能排名倒数第6,这说明了什么?从好的方面看,我们的社会基本上成功扫除了文盲,几乎人人都能识字。然而,从坏的方面看,这个人人能识字的社会,却几乎不爱阅读也不会阅读。本来,识字是为了阅读,前者只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可如今,我们获得了手段,却失去了目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让我们尝试从小学教育的角度来看问题。1983年到2010年的KBSR《小学华文课程纲要》这么写道:“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认识字词。”很明显,在这里阅读是手段,识字是目的。因此,遵循这样的课程理念,生字表主导了小学华文课本的编写。课本编者根据各年级生字表,用生字表上的字来编写一篇篇的课文。生字表有的字,一定得出现在课文中。生字表没有的字,尽量不出现在课文中。


    换句话说,课文的目的是让生字表上的字词出现,借此教学生识字。生字表的字有没有出现,很重要;课文编写得美不美,不重要。用着这样的课本,课堂教学自然往识字倾斜,阅读只流于初步的提取信息和理解内容,没有分析,没有判断,没有综合,也没有评价。这样的语文教学观念持续了将近30年,如今国人识字率极高而阅读力极低,大概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急速崛起,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越来越多智能产品解决了人类在基本知识方面的需求,识字能力不再像过去一样重要;另一方面,周遭的信息和文本也越来越复杂多元,对人类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力就是思考力,阅读力就是学习力。在这样的背景与趋势下,阅读显得愈发重要。

    我们必须从过去的刻板观念中跳脱,重新定位阅读。我们必须提供最有趣同时最优质的读物给孩子,在他们的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阅读策略的训练,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学习阅读的方法,点燃阅读的热情,进而养成终身的阅读习惯。

    英国儿童文学作家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曾说,“读者是由读者培养的。”要让下一代孩子多阅读、会阅读、爱阅读,我们这一代大人就必须先身体力行,让自己多阅读、会阅读、爱阅读。

    书香社会,就从你我开始吧!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