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风景一直在移动 我心随笔也在动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心见闻】风景一直在移动 我心随笔也在动

    很多人认为美术和,风马牛不相及,是画家也是造型保存学者的却认为,美术和其实有着隐然的互补关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日本画家兼考古造型保存学者 森山哲和

    80岁的(Moriyama Tetsukazu)出生于中国常春市,小时候因为日战而迁至日本东京。他虽然没有受过正统的专业美术训练,但凭感觉、直觉和热情自学画画,用粉彩和水彩画出生活里每一片刻的灵感,通过画画探索及思考人存在的真实感,以及与周遭世界的微妙关系。

    “我是画家,至今画了两千多幅画。基本上,我是想画就画,没有考虑太多,至于画出来是好的、不好的,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不仅创作,在生活上,他也是一个忠于自我的性情中人。喜欢享受生活,平常没事喜欢到处走走,随身带着简单的画具,当美丽的风景落入心眼,画笔飞舞起来,在他记录世界的本子里,同时也是定格的回忆。

    森山哲和作品

    原位置再生


    “我喜欢现场描绘,现场风景一直在移动、改变,看着时,心里就会涌现感觉,自然就画下当时的氛围和感情,没有多余的思考空间,但也正因为这种随意性,带来创作的意外惊喜。”

    不论在哪里、看什么,创作者脑中的东西会和所见所闻产生化学反应,这里那里到处霹雳啪啦地连结起来;正因为有现场感受及感情注入,自然比参考照片更有画味。

     

    森山哲和作品

     

    “原位置再生”是的艺术态度。他透露,在绘画的时候,他都是以这个角度出发──现场流动的光影、色彩与氛围,除了锻炼一个人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感受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个时间点看到的一切都不会重来,于是看似平凡,但不平凡。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也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标志设计比赛,以绳文时代(距今约一万年)陶器纹样元素融入设计里。“有更多厉害的广告设计员参加,我只是入围四十名以内”,但是从无到有的创作,就像创造新生命一般,让他开心不已。

    由于年轻时受到西洋画影响,他凭热情画了6 0年;在追求画家的这条艺术路上,他没有想过退休,只想用画笔画出他喜欢的庭园观景、静物。

    在东京办过四次画展的,曾于今年四月间首次来马开个人画展,把自己看过的日本风景,特别是常去住家附近的东京小金井公园,那里盛开着玫瑰、飞舞的波斯菊以及樱花树……

    问他对马来西亚的印象,他笑说:“我和叶逢仪(本地画家)有五十年的交情,当年他来日本留学时认识。虽然是第一次来这里,但因为他,我对马来西亚有一种亲切感。”

    森山哲和把涂抹在地表层上的特殊胶面剥下,进行地质造型保存工作。经过后续处理,再送到博物馆当展览的背景布置。

     

    复制大自然的容颜

    还有另外一个身分──地质造型保存学者,这是目前世界上罕有的研究工作,而是这领域首屈一指的学者。

    什么是造型保存?那就是把遗址的遗骸、地表层、文物出土的地质等,利用特殊方法把现场原汁原味复制保存。然后,再移送至展览厅做展出的背景布置,这比传统的绘画或印刷背景图,在视觉和触觉上更具立体感 。

    “简单来说,它以黏贴的方式把文物周围的地质如泥土形状、色泽等,转印在特殊胶面上,重现原貌。”

    一般上,是在博物馆、研究机构的展览邀请下,才去做这方面的背景研究。除此,在开发道路、建屋子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地质的历史价值,也会请他去勘查。

    “以前学家是以挖掘文物为目的,不太重视文物出土的周围环境,但实际上,文物周围的物质也很罕有、稀奇,所以后来才有地质原貌复制保存技术的出现。”

    “造型保存”是在1964年日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后,也就是五十年前才产生的技术。当时,把原本为奥运而开挖隧道所发明的土壤黏贴技术,转化用于和美术领域。

    透露,“造型保存”技术似乎只有日本才有,虽然法国和德国也有类似技术,但用途及出发点、细腻度有差别。

    造型保存是如何进行呢?他解释,一般要经过提取、涂抹胶剂、加固、剥离、清洗、保存七个步骤。

    “首先是根据展览空间所需,决定提取需要保存地质的范围大小。然后,在地表层涂抹特殊胶剂HON,两至三层,搁置约一小时,让胶剂凝固。”

    胶剂凝固之后,铺上一层玻璃纤维布,加固地表层,防止收缩和扩张,隔天才剥离。

    “剥离就是把凝固的胶面和玻璃纤维布从地表层上剥下来,而地质原貌会薄薄一层留在胶面上,约5mm,不会对原址地表层造成损伤。剥离下来后,把整块胶面或卷起来置入大圆筒(胥视经费处理),从现场搬运至展出地点。”

    最后,经过清洗附着于胶面的外来物质颗粒、置放阴凉处自然干燥约一星期、保存处理及再现胶面的潮湿色彩感,让它保持自然模样,整个造型保存工作就大功告成。

    森山哲和作品

    用美术眼光做造型保存工作

    目前日本并没有造型保存专门组织,也尚未建立完善的勘查系统,基本上是以个人名义去做。尽管如此,他的理念和绩效获得日本政府和外国认同,像中国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曾经邀请他协助勘查45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

    现场一般聚集、地质、历史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各自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勘查和辩证,对进行、还原与修复,再小心翼翼把文物珍藏在博物馆里,延长保存这些文物的寿命。

    “我是画家,会以美术审美观念考量要提取多少地表层横截面?有的人觉得拿一点,意思一下就好,能省下经费,但我觉得除了艺术美感考量,更重要在于完整保存,因为只有一次提取机会而已。”

    他说,各专家的工作、领域和观念不同,现场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但是每个人都有“把文物保留下来”的共同目的,因此冲突会降到最低。

    “一般上,学家挖了文物就走了,而我们要仔细地把周围环境复制保存下来,透过展览让它再现出来。即是再现,因此在现场要尽可能详细描日本画家兼造型保存学者 [/imgcaption]述该地质(或废墟)名称、位置、高度、泥土颗粒特性等。

    最难忘的一次造型保存经验是,他应日本地球博物馆之邀,到非洲提取当地出土文物的遗址地质原貌,当作博物馆的展览背景。

    “没想到要去提取地质的地方,突然发生战争,最后由当地的吉普赛人带路,在酷热的户外天气下进行十天提取工作。还有一次在加拿大耶洛奈夫(Yellow Knife),那里靠近北极圈很冷,也是最辛苦的一次。”

    认为,博物馆展览的文物是历史物体再现,而造型保存是构成历史景象的重要辅助线。

    “博物馆没有美术家的协助,就只是普通的展览场面,但通过美术造型技术,能呈现不一样的视觉、触觉体验。我觉得,美术和是互补的关系。”

    他说,造型保存意义深远,即使没有博物馆或政府资助,他还是会去做他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这是宝物,没有第二次机会。当然,我也会尽力说服他们出经费,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