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骥:我们都是移工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廖朝骥:我们都是移工

    如果从目前考古学及人种起源学的假设来看,或许只有某些非洲人种才可以堪称是原居民。因为人类从古到今,都在不断的迁移。目的很简单,为了讨生活。从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的模式,就很清楚的看到,为了生存,大家都在寻找一片乐土。有者随着季节而移动,有者会停留在某处落地生根。这个落地生根也并非永恒不变,只要生存条件改变了,或异地有其它的机会,大家又开始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大家只要审视自己及长辈的过往移动的轨迹,都将发现定居只是偶然,迁移才是我们的生活的常态。我的祖父1989年生于海南万宁,大约在1920年代,乘船南来,在新加坡上岸,在柔佛多地生活及工作,最后在40年代落户永平。我父亲间中虽然柔佛几地工作过,不过大部分时间在永平。到了我,则又分别在新加坡、台北、香港及厦门这几座城市,当马劳、学生、工作及生活过。虽然现在定居加影,但是,这也不是我最后的归属。

    虽然大家都曾先后是移民、也曾经是外劳、移工,但是,基于定居的时间长短及先来秩序不同,先到者有一种优越感,后来者则有一种憋屈感。追根究底还是因为,争夺资源的生存压力及内心深处因为祖辈曾当过移工的集体记忆所形成的不安定、仇外的情结。媳妇熬成婆,自己当了婆婆,就如法炮制煎熬媳妇。被害者成为加害者,常有变本加厉的情况。婆媳的彼此伤害问题,近年来因为城市的小家庭生活,少有三代同堂,才得到一定的缓解。

    适应新旧环境

    华人社会普遍存在对移工的歧视,这个歧视也反映了华人社会自己的焦虑,因为我们也不断被政客标签为移工的后代。这些偏见的目的是质疑华人对这片土地的认可尚有离心力,从而引申至华人爱不爱国的扣问。谁先到,谁后到,从时间先后就可以判断前者比后者更忠诚?这不单不符合逻辑,更不符合人性多变的实况。谈认同、忠诚、爱国,时间的先后不是必要的考量。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新旧的环境中适应。换一份新的工作,你是新人,旧人也视你为移工。各种尴尬及不适,都需要时间来克服。大家都希望遇到一个友善及不排外的新环境。这么大量的移工就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为我们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经济做出贡献。他们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来到马来西亚,明天,我们也会因为寻找更好的生活,到他国。在不同时空、我们都是移工,我们一直是。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