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亮:路在走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周金亮:路在走

    【第一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离开校园那年是1973年,走在多年被化学、物理、地理、历史、数学等理性科目枯燥无味折磨的道路上,我毅然决定转换跑道,投向以感性挂帅的路标——音乐,重新出发。

    我开始出尽九牛二虎之力,组织乐队、写歌、听大量中外流行歌曲,然后不停为自己探索音乐出路,然后接触艺术歌曲、合唱歌曲,然后忘我投入音乐的学习,一直到今时今刻。

    回忆这漫长难忘时光,除了真的不明白当时自己的那股牛劲或傻劲,对至今自己对音乐仍然丝毫不减的追寻、探索、期待和寄望,更是无法解释。

    转换跑道最初的那一段日子,大量的歌簿和乐理书籍伴着我,我不停翻阅,日以继夜,希望通过文字去了解音律曲折离奇的化学结构和歌曲起承转合的道理。


    那些日与夜,黑胶唱片、卡带一堆一堆,借的借、买的买,不停地播,不停地听,热切期待可从中听出我对配器、和弦、人声、那高低起落轻重缓快的节奏和敲击的疑问,以及那数百上千个一直以来都无法得到解释的问题的答案。

    3年后,我和乐队团员们已经只需凭着听觉,就可记录下所有我们想要弹奏的音乐或歌曲,但问题仍然是问题;疑虑依旧是疑虑。我们对和弦运用的迷惑,我们对声音线条的怀疑,同样是顾此失彼,措手不及。

    1977年,大大的“痛定思痛”之后,对于音乐,我给了自己一个答案:“音乐不该是这么的简单、轻易,音乐应该是一条永无捷径的道路!”

    终于释怀并深深了解,如果我真要把音乐当作生命的一大学习,或一个终身“大事”,那一切就必须从根基做起,把已具备的所有对音乐的能耐抛弃,让自己从零开始,重新学习,于是报名学习古典吉他演奏、开始上音乐乐理课程。

    从此,音乐为我展开的,是永不停息严酷的考验和永无侥幸的踏步;从此,古典吉他乐曲一首首的练、乐理一级一级地跟、歌一首一首继续地写。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1984年,终于卖出生命中我写的第一首歌。那又怎样?听着听着这一首千幸万苦终于被人听见的歌曲,心里又出现了另一个问号:歌,从无声的记谱,被录制成各种声音线条结合的过程是一条怎样的路?

    发出我们的声音

    于是开始学习唱片制作。1985年,生命中第一张自己负起制作的专辑诞生了!那又怎样?听着两年间卖出的几首歌曲、听着花了一年时间制作的专辑,又怎样?

    我与当时对本地音乐制作创作同样抱有热情的朋友不禁思考,一年12个月,我们的歌没有舞台,谁会听到?

    一年365天,身为歌手的我们,忙着其他的工作多过手抱吉他唱歌的时间而对于往后十年八年的音乐路,摆在眼前的,怎样不是缥缈虚无呢?

    于是开始观察,我们的城市那么多酒店、酒吧、俱乐部,那么多婚宴、盛会、庆典、活动,几乎都需要乐队和歌手们的助兴。

    东看看、西看看、前后看看,怎么都是菲律宾音乐人比较多,下来就是友族同胞占大部分,再听听,绝大多数的歌曲、音乐,皆是西洋歌曲,那我们,身为华人,以弹唱中文歌曲为主的朋友们,我们的声音在哪里?

    我们的声音没人听见,我们的歌曲音乐就没有听众,没有听众,我们的作品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我们还有音乐这一条路吗?

    1990年初,民歌餐厅崛起,一大票唱中文歌曲的音乐人终于等到了一个小小的舞台,但是够吗?这么一个小小的舞台?音乐的海洋那么的浩瀚。

    If You Want To Be A Rocker,Live Like A Rocker。如果我们永远都处于半专业或玩票,我们不可能做得更好。于是,登上云顶,我找到节目负责人,探讨有否让本地中文音乐人驻唱的可能?

    1995年,终于,马来西亚本地以演唱中文歌曲为主的华族音乐人,在云顶驻唱的序幕掀开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