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我的上环散步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蔡澜:我的上环散步

    我的散步,当然不是什么公园,如果与吃无关,我不会有兴趣。虽然身居九龙,但我的散步范围,还是集中于香港,尤其上环这一区。为什么上环?我总觉得港岛还有许多老香港做生意的作风,和浓厚的人情味。第一次去,以为是商人的傲慢,伙记不瞅不睬,做得成做不成交易根本与他们无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这种感觉很不好受,但一光顾得多,与他们打上交道,这时老香港人情味就出来了,除了货真价实,还会把店里的货全搬出来让你品尝,像把他们的头拧下来也行。相熟的食肆,顾客当是他们家庭成员的一份,一汤一菜,都花上妈妈做给儿女们吃的心思。

    散步由威灵顿街开始,一直走到孖沙街转角毕街的“生记粥品”,他们新开的茶餐厅已有规模,但我还是喜欢走进巷子里的老店,很小,只有几张桌子。

    店主阿芬已在里面忙得团团转,但你一下单,什么材料配什么,她记得清清楚楚。早来还有鲩鱼膘,烫在粥里煮熟,其他的有肉丸、鱼腩、各类的猪内脏、牛肉等数之不清的配搭。

    很快就卖完的还有生鱼片,就那么吃也行,怕的话,混在粥里烫个半生熟,甜得不得了。生记的粥是经长时间用瑶柱白果和腐竹煲出来的,和别地方一比即见输赢,也不必我多说,吃过一次即上瘾,毕生难忘。


    如果找不到位子,到阿芬经营的转角茶餐厅去好了,那里坐得较舒服,也多了一味牛腩可吃,粥照样是旁边那家小店煮出来的,味道一流。往前走,可到永吉街,摆在中间的小摊子“柠檬王”已有四十多年历史,老店东走了,他儿子继续营业。多年前摆货的小车子曾被食环署没收,求助于我,我写公开信评论此事,得当年的署长卓先生以发还。

    与卓先生不打不相识,从此结交为好友,也是缘份。“柠檬王”冒牌货众多,认清永吉街这摊,吃过就会不停地购买。永吉街路口的那家“麦奀”面家,也是正宗的。

    快消失的滋味

    折回走到西港城街市,后面的“成隆行”每年到了季节,卖的大闸蟹很有信用,他们家还有玻璃罐装的“秃黄油”和“蟹粉”卖,拿回家煮一个意大利面,舀几匙混上,连意大利老饕吃了也得俯首称臣。

    从“成隆行”旁边的小巷穿出,就能找到专卖皮蛋的“李焕记”了,老板娘李焕还是每天守在店里,目无表情,半世纪以来精选自家农场鸭蛋,腌制为流出来的“溏心”,把皮蛋壳剥开,表面有时还看到松花状结晶体,为老饕特别欣赏。

    走远一点,到“中国龙”去,这家专卖中国各省食材的店很有人情味,现炒的栗子,现烤的番薯,还有各种罕有食材,连拐杖也卖,用花椒木做,除了助行,握着有药疗功效。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这时肚子开始饿了,走向从前的南北行,记得年轻时常来,这里有家四海通银行,行长刘作筹是收藏大家,把无数字画展示给我看,教我怎么分辨真伪。言归正传,当年有条潮州巷,现在已不见,仅存的小贩搬到“皇后街市”二楼的熟食档。这里可吃到绝无仅有的潮州猪杂汤,“陈春记”的老板娘九十多岁还守在档里,这家人的猪杂及猪血猪肠,味道和从前一样,有无限的回味。

    “曾记粿品”除了韭菜粿和其他粿品,还有炒粿和蚝煎,好吃得不得了,要去就快去,这是快要消失的滋味。

    吃饱走回文咸东街的“荛阳茶庄”,那粉红铁罐的“万年春”水仙,六七十年前已出口到南洋去,在店里喝上一杯,其香无话可说,还帮助消化。

    喝完茶,又觉得可再吃一点东西,这时走回皇后大道,找到“陈意斋”,它的燕窝糕、薏米饼和杏仁露,都是老香港人最喜欢的。别忘记店里现做现卖的“扎蹄”,用腐皮卷起来的,有素的和荤的两种。买虾子扎蹄好了,请店里切成一片片,边散步边吃。一乐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