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庆:蓝海策略的迷思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苏丹庆:蓝海策略的迷思

    自从金伟灿和莫伯尼提出蓝海策略,很多人在没经过思考,就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推崇和夸奖此策略。其实这只是一个误导性管理时尚(fad),哈佛大学里的教授们,现在都在跳脚,为何当初会犯下严重错误的让此策略理论刊载在“哈佛商业评论” 杂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金伟灿和莫伯尼两人本身就不是企业家,他们只不过是学术院士人员(Academician)。他们过于理想化而缺乏实际。他们提出的蓝海策略,强调创造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把竞争变得毫无意义。商业生意上真的有所谓“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吗?若有又为何多此一举去做竞争分析?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根据最基本的市场行销原理,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在为同“一块钱” 战斗竞争。即使同行业里没有直接竞争对手,你还是会有间接竞争对手的。举个例子,若顾客买了件新衣,那就不买新鞋子,他会减少到外用餐的次数,因为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服装、食物和鞋子都成了对抗竞争敌手,即使行业产品不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另一个基本市场行销原理。众所周知,当产品进入成长发展期,就会有很多争相新加入者涌入市场抢滩,加速了竞争。怎么会没有竞争呢?策略上,日本人是不怕竞争的。他们创造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超越对抗者。日本的崛起,从来就不曾靠什么蓝海策略!当然,他们也尽可能避免红海(其实很难)。

    是创造不是消耗

    如果真的有蓝海,那就不会出现不公平贸易法规、恐龙也就不会灭亡、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就不会历久不衰。竞争才能使得世界平衡。正如政府创造了垄断的普腾汽车,也无法避免竞争。近来崛起的中国和印度,他们有蓝海策略吗?


    再看一些蓝海策略研讨会主办者的报道,他们指出生物科技行业拥有3兆美元的庞大“蓝海”生意良机。问题是有多少人能够涉足此高科技行业?此乃是典型的“高阻隔进入,高阻隔退出”(High Barrier Entry, High Barrier Exit)行业。初始投资非常高,即使在亏大本,一涉足就很难抽身退出,因为已经投入大量的金钱投资,再加上企业社会责任,必须勇往直前走下去。你必须注入大量的资金做研究发展,却不知何时才会有收成。若是你有幸,三两年有回酬。若不幸,等上50年甚至100年,试问你能等吗?你有这样的财力吗?企业家必须是能创造而不是消耗!消耗资源去换取“未知数”更不是企业精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