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远嫁台湾 乡愁有个“辛香”出口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心见闻】远嫁台湾 乡愁有个“辛香”出口

    “香料女王”陈爱玲因为爱,从槟城远嫁台湾。原本的法律专才不被该地承认,唯有另辟蹊径投身宣传东南亚文化的工作。
    她在教学中发现,吸引台湾人对东南亚文化感兴趣的捷径就是美食。她努力学习,上烹饪课,到东南亚每一处寻根究底,为的就是还原每一道美食。这期间,学生对辛香料的魅力着迷了,因而成了课堂主角。陈爱玲以她丰富的学识,让东南亚文化,与台湾文化更紧密地结合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陈爱玲的最着新作《辛香料风味学》,除了介绍34种华人圈子里常用的辛香料,也把属性、风味一一解构,说出她对此香料的切身经验或身边听到的故事,而且还分享食谱让大家参考。

     

    与来自槟城的“香料女王”陈爱玲做了采访后,就听闻她在农历新年后会在大马开课,教授如何配搭属于自己风味的五香粉,煮出一煲有别于他人的台湾肉燥饭时,就下了决心要上一上她的课。

    课堂上,只见她在白色桌子前,仔细介绍五香粉内必备的每一种辛香料名字、属性及风味,心里就明白为何台湾学生会对这些香料着迷,爱玲又为何会锲而不舍地踏足全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寻找每一种不同的辛香料。

    陈爱玲

    当初嫁到台湾才知道自己的法律专业在该地不受承认,唯有从事与法律相关的翻译工作。2009年,友人推荐她到高雄社区大学教授东南亚文化课,她便决定以饮食这股软实力,吸引学生对课堂上的专注力,因此开始了《吃香喝辣聊南洋文化》课程。


    她在讲述每一个东南亚国家文化时,都会以当地的一道著名料理做介绍,比如马来西亚的肉骨茶、泰国的东炎汤、印尼的黄姜饭等,课程深受欢迎,她开始对自己产生了要求。她明白光是以讲述的方式,没有办法让大家充分了解。于是,她希望亲手还原每一道用来做介绍的当地国食。

    对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生来说,现在要洗手做羹汤的确有点难。她到专业的烹饪学校上课拿文凭,同时也走访东南亚各地村庄,寻找当地耆老,以求还原每一道食物的最原始面貌。她笑称这种经验为“跑田野”,在该地找寻耆老、收集食谱书、参考大量文献及资料,再不然就找导游带路,了解每一个地区的人民、文化、历史及饮食。

    辛香料能够为一道料理堆叠出厚度,使你之后少用盐和糖调味,达到健康饮食。

     

    印裔黄姜饭华巫也疯狂

    “每一道菜式都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它一定是从某个地方传过来,然后再随着该地的文化、材料及时间,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成就出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模样。”

    她举例,黄姜饭其实是印度人的代表,生离死别都会用到黄姜。黄姜对印度人来说是一种神的信物,出世时会用黄姜加牛奶为孩子沐浴,代表迎接新生命;结婚时,会在黄姜上插三个洞,以代表身心灵的结合;而当有人去世,他们会用黄姜来为尸体做净化工作,特别是双眼,更有着杀菌作用。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但是到了现在,黄姜饭早已经不再是印度人专有的食物。爱玲发现,印度人是一种十分内敛的民族,在公元前迁徙到东南亚来时,就把黄姜也一并带了过来。他们在任何地方都没有以侵略或强迫的手段,要其他民族去接受及采纳他们的文化,但是其他族群却会不经意接受他们的文化及饮食,黄姜饭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在的华人在弥月时都会送黄姜饭、马来人更把黄姜当作一种食疗香料。另外,马来人的手抓饭也是印度人的文化。”从这一例子中,就让咱们看出了饮食文化,与每一个国家的演变与民族文化,有着多紧密的关连。

    她花了约五、六年时间,像个人类学家般细腻体验、记录,经年累月,终于摸索出亚洲各国菜系的缜密系谱,更与当地的教授合力编写台湾大学教课书《世界饮食文化》。慢慢的,她发现在收集食谱的过程中,都少不了辛香料的踪影,而且学生在课堂上也对辛香料特别感兴趣。就这样,她为自己的课程编出两个部分,一是辛香料,另一个则是东南亚文化。除了上课时间,她都会做田野研究调查。

    陈爱玲除了在台湾教课,偶尔也回返大马分享辛香料的认知,教导一些拿手的台湾美食。

     

    为一朵姜花跑遍台湾

    聊起辛香料,就不得不再提及黄姜。爱玲会有“香料女王”的称号,主要是因为辛香料。2016年,台湾掀起一股吃黄姜热潮,因为爱玲是当地少数熟悉辛香料的专家,所以采访邀约不断,也有了“香料女王”这个称号。后来,台湾再次面临食安问题,爱玲便积极推广“香料是健康调味料”来抵挡食安风暴,使得更多人认识了这位台湾媳妇,同时也慢慢的对辛香料有更深入了解。

    爱玲以自己调配的五香粉,熬煮台式肉燥饭,先是酱油的甜咸,最后是五香粉的余韵,留在齿颊间。

     

    她透露,开始教导东南亚饮食文化及辛香料时,台湾几乎难以找到想要的香料。有一次,她想在课堂上教大家认识娘惹著名的香草饭(Nasi Ulam)。众所周知,香草饭内所需要的辛香料非常多,如椰丝、红辣椒、姜丝、疯柑叶等,光是要在台湾收集完整这些辛香料,就是一种头痛的事情。

    “香草饭中最主要的一种香料姜花,就让我走遍了整个台湾,最后才在偏远的地区找到一户农家,只是他们是把姜花当作花材。”爱玲请求农友帮他留下一朵不喷农药又含苞待放的姜花,引起了农友的好奇心。解释之后,农友才知道原来姜花不但可以吃,还是抗氧化的食材。这种情况多不胜数,在爱玲的努力及影响下,越来越多台湾农友开始了解这些辛香料的用处,并为他们开辟了另一条生意道路。

    爱玲教导的柠檬鸡丝沙拉里,用了许多香料增香,如疯柑叶、疯柑橘皮、辣椒等等。

     

    思乡南洋美味根源

    辛香料对爱玲来说,除了是事业,更是她思乡的另一个出口。在了解辛香料过程中,她明白了许多地方的食物味道,都可以经由辛香料堆叠出来。像她回到槟城,就一定要吃的亚参叻沙,其实就是以华人、马来人及印度人文化及口味混搭出来的一道当地美食。

    “以前,我只会想念亚参叻沙的味道,但是当我对辛香料有一定的了解后,开始从美味中跳脱出来,以综观方式去了解这味思乡的味道。在品味时我会问自己:我认识这道菜吗?它教育了我什么?它给了我什么启发?”

    她解释,亚参叻沙是6种口味的平衡,即是辛、辣、涩、苦、甘及咸,只有达到这6种味道的平衡,才能算是一碗好吃的亚参叻沙。当她看清了这个道理后,就能把这道菜解构出来,然后再遵循这项铁规则去还原,或呈献出属于自己思念的味道。

    这道理就像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卤肉,在潮汕、台湾、福建等地的卤肉味道都不一样,那是因为每一个地区和籍贯所使用的香料有别,进而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味道。像中国潮汕的卤味,放了所有应放的香料;而台湾卤肉只有五香粉、米酒、酱油及葱。如果分得再仔细一点,每一个家庭的卤肉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味道,那可能是大家使用的五香粉,也有不一样的配方。而这个味道,就是每一个人对原生家庭的记忆,也就是俗称的“妈妈的味道”。

    “我非常赞同一位人类学家讲的话:你只要告诉我你都吃什么?我就知道你是哪里人?”这句话非常正确,例如槟城人吃亚参叻沙、马六甲人吃鸡粒饭、怡保人吃沙河粉……

    与爱玲聊香料及东南亚的饮食文化,可以三天三夜都聊不完。她对于自己过去累积的经验感到欣慰,询及当中是否有任何挑战及瓶颈,她都一笑置之,因为她认为只要再继续往前走,就会看到你过去努力的成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