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仪婷:情绪的书写,有助孩子跨出第一步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李仪婷:情绪的书写,有助孩子跨出第一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界线。一个母亲,面对孩子也该有界线。一个老师,面对课堂学生,也该有课堂界线。界线就像是安全距离,一旦越界,就是冒犯了他人的权益及可容忍的玩笑底线。界线怎么设定,端看每个人的忍受度而定。

    我不只是位母亲,也是自学团体里阅读课程的老师,我对于孩子在课堂上是多元且包容的,学生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不能聊天,因为我的界线是,不能扰乱我上课的秩序与他人听课的权益。几个月下来,自学团体的孩子已经习惯我上课的秩序与节奏。

    这周上课时,轮到一个月一次的写作。照往例,我讲述了关于主题的故事,也邀请孩子上台针对这个主题,发表他们想得到的故事。故事结束,于是进入书写的阶段。其中一个孩子L,由于才刚来第二堂课,因此突然降临的写作,让他僵愣住了。

    我静静的在讲台前,看我的书,陪着课堂孩子写作。我观察L好一段时间,他在众多振笔疾书的孩子中间,显得有些孤单与愤慨。十多分钟后,我将L唤至我身边坐着,询问他怎么了?L表示,他没办法写,他不知道该怎么写。我提供了意见,如:试着把刚刚同学上课的故事写下来?


    L:“不要,我不想跟别人一样。”

    我:“不想跟别人一样呀!你的意思是你想要有自己不一样的故事?”

    L:“对。”

    我:“那么,你把我刚刚分享的故事,你改编成你想要的样子?”

    L:“我不要,我不想用别人的。”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我:“不想用别人的故事呀?那么……你自己想个故事呢?”

    我就是不想写作文!

    L:“我就不想写作文。”

    此时,一旁的同学听到了,大声反驳L:“老师没有要我们写作文啦!老师要我们写故事,自己编的啦!”L愣了一下:“故事和作文不是都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啦!故事是编的,很好玩,作文就是真的,很无聊的!”

    L依旧大喊:“我就不会写。”

    我询问L:“你不会写,需要我帮你吗?”

    L:“不需要。”

    我好奇:“你不会写,也不需要我帮你,你是怎么想的呢?”

    L:“我想发呆到下课就可以走了。”

    我点点头,惋惜地说:“唉呀,怎么办呢?我的写作课,没写完交出来,是没办法离开教室呢。”

    L惊讶:“那下一堂课不就不能上课?”

    我:“对呀!会延误到下一堂课呢,怎么办呢?”

    L情绪壅塞,嚷嚷:“我下次不要再来上这什么鬼课了,这个课好烂,我不喜欢,我最讨厌,所有的课我都好讨厌,每堂共学的课,上得我好累,没有一个课程是我喜欢的……”

    我对于L的情绪语言听进耳里,也放在心上,因为我发觉这孩子,胸中充满愤慨与不满。写作,于我而言,并不是要为难学生,相反的,这是我理解学生程度的桥梁,也是我贴近学生内在的一种方式,因此学生能否写出完整的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写作,能不畏惧,而且慢慢能对创作有所享受,才是我期望的目标。

    于是,我脑筋一转,我告诉L:“这堂课,确实是要教出作业才能下课,我刚刚听你有很多情绪,也许你下一堂课不想再来了,那没有关系,但你今天既然来了,就得把作业交了,这是课堂的规定,但,我也知道你写作有困难……这样吧,你把刚刚你讲的那些心底话,写出来,我也能接受这样的作业,你愿意吗?”

    L像不敢相信疑惑看着我,问:“这样真的可以吗?”

    我:“可以,我的底线是要交作业,至于你交什么,我都可以接受。”

    L:“真的可以写心底最底层的那些真心话吗?”

    我笑着说:“当然!”

    界线不是不讲人情

    我的用意,是想理解这孩子的困境,究竟是出现在对文字书写有困难,还是对作文排斥,还是对其他因素恐惧。L一听到我的回答,立刻投入稿纸行列,刷刷地写了半页稿纸,这只是一瞬之间而已呀!L写完,笑眯眯地交给我,我也笑着接收下来。

    L离去前,开心地和我讨论下一周我要上的阅读课内容。我看着L的笑容,心底想的是:这孩子是会写文字的,这孩子是有想法的,这孩子过去有太多不好的经验充满胸中,于是一提到写作,不愉快的回忆就回来了。

    情绪的书写,有助孩子跨出第一步。L笑着和我说再见,刚刚写不出来且愤怒的表情完全看不到了。因此,我所做的课堂经营,只有两个步骤:

    1、设定界线:缴交作业;

    2、调整内容:理解孩子,依照孩子状态不同,调整缴交的内容。

    界线不是死硬不讲人情,相反的,界线是柔软,依照不同孩子需求而调整,因着这样的调整,我能更理解L的状态与困境。对于写作,我在课堂的规定是,每个孩子必须于课堂内书写完成才能下课,至于书写的内容,则是柔软可变动的。面对L,透过这一次的书写,我知道我更贴近他一些了。贴近每一个孩子,是我想抵达的唯一目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