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佩妮:要冷静,不要慌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余佩妮:要冷静,不要慌

    随着首相宣布延长行动管制令多14天,隔天路上即有车龙,超市及霸市出现人潮,直接说明人们对未知未来的担忧和反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这个情景很熟悉,当初传言政府可能封城锁国(最后是实施行动管制令)时,也发生抢购(Panic Buying)情况,厕纸、日常用品都被买光,超市只剩空荡荡的架子。

    这不仅发生我国,全世界国家情况雷同,很多人为了一片口罩、一瓶消毒洗手液或一卷厕纸,付出很大精力去抢购。

    在恐慌中购买日用品,是疾病流行时,人们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式之一;这种行为至少自1918年发生“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病就发生,有民众抢购药物甚至洗劫药房,拿走任何可预防或缓解这个流感的药物;同样的抢购情况也在2003年的SARS时期发生。

    一切都基于“无法掌握的未来”。
    在心理学来说,人们面对难以掌控的未来时,都会尽可能做到“我可掌握的事”;而购买足够数量的日常用品、食物或药物,是唯一可掌控的事。

    同样的,当人们觉得自己生存受到威胁,会想做些什来来感觉自己掌控了情况;“抢购”行为,便是源自想要在紧张时刻重获控制的欲望。


    失去安全感

    自我国实行行动管制令后,看到身旁长辈和新生代不同的反应和应对方式,似证明了“我可掌控的事”决定不同年代人群的应对情况。

    经历过日治时代和我国513种族冲突事件的老一辈说,行动管制令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至少我们还可以出门购买日常用品和外带饮食;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国泰民安时代的一辈,反而表现得更为担心和紧张,不同的人生大环境和大时代直接影响他们对未来的掌控度。

    随着疫情升级,人们出现焦虑情绪是很自然的,不确定性的病毒更让人失去安全感,但也是因为有这些焦虑和恐慌,才能推动人们采取一些自我保护的措施。

    不管怎样,我们必须冷静下来留意疫情事实和数据,理性判断各信息,尽可能冷静面对疫情,不让非理性思维控制我们,引起我们的恐慌情绪。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