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娱海 杨剑:美国模式VS中国模式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纵横娱海 杨剑:美国模式VS中国模式

    同是纪录片类型,夺得去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美国工厂》()与上星期谈的《赤手登峰》不论在风格抑或内容上可说是北辙南辕,反映出这类型电影其实多姿多彩,值得留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由史提文博纳()与朱丽亚莉彻()夫妇合导的《美国工厂》没有如攀岩高手随时会粉身碎骨的惊险场面,也没有引出耐人寻味的视死如归心态,而是轻描淡写一间美国工厂的运作实况,展现出目前中美爆发贸易战之际,国家领袖们可以有个别政治盘算,而为五斗米折腰的普通人民,在面对现实文化不同碰撞的夹缝中求生的艰辛。

    片中的美国工厂并非道地企业所开,而是中国著名玻璃工业集团的投资,所以华人观众看了亦会感到亲切,因为任何地方华人的工作态度基因大同小异,对西方强国里华资工厂操作的尴尬,皆会发出会心微笑。


    影片在某种程度上戳穿美国厚颜无耻的“大炮”总统特朗普摇旗呐喊的 “令美国再度伟大”的谎言。
    序幕叙述了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俄亥俄州代顿市(Dayton)的汽车企业龙头“通用”工厂倒闭,大批当地居民工人失业,捱了7年才见转机,中国汽车玻璃制造企业福耀进驻这荒置多年原址开创分工厂,起用大批当地中年失业人士,还特地找中国员工赴美教当地人如何工作。

     

    影片中,砸几十亿美金在当地投资工厂的大老板,就算开始时尽量尊重当地文化,表示办公室只挂美国国旗,装修设备尽量合乎当地风格,表面上显露中美融合气派,但骨子里还是财大气粗本色,慢慢忍耐不住连消防设备也想移走。
    中美员工不同的工作态度有迹可循,中国工厂多是血汗工厂,时间长而程序重复乏味,收到顾客订单后赶工出货,工人个个变成拚命三郎,就是安全措施也可忽视。

    美国人工作态度样样讲原则,事事谈公平,难以接受已是必然,片中拍摄有一年被邀到福耀在中国福州总公司参加新年晚餐聚会,并同时参观当地工厂的操作生态时,对员工如军队般的服从及一人扛几个任务,还有晚宴时的盛大排场及节目都看得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表面上一团和气,里头暗流翻涌,故此在工厂正式投入生产后,潜在问题曝露无遗。开始一年多都处于亏损状态,领导层究其关键,自然直指劳动力之差异,而影片结束前下属向上司表示未来将以机器人代替工人的计划,更点出了人类将被“排除”的隐忧。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本片导演态度中立,没有袒护抑或贬褒任何一方,既无指责中资的美国工厂欲以中国模式运作,也无掩饰工厂生产效能欠理想,本土工人老弱、散漫以及坚守美国工作态度是主因,而是交叉描述了美国工人在失业多年后庆幸能重返劳动市场感恩中国企业;被派驻美国的中国青年工人踌躇满志却无奈的体验异国工作制度程序与祖国不同,而感人处是走进了两国工人家庭,听他们各道辛酸,还有在他们交流画面中呈现融洽温馨的一面。

    这是部不该错过的影片,让我们了解到超级大国的博弈,如何影响民生问题的一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