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史光宏:要磨合,不要摩擦;要对话,不要喊话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郭史光宏:要磨合,不要摩擦;要对话,不要喊话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一位家长朋友在面子书发帖,抱怨老师停课期间只布置作业和发送视频,家长被迫兼任孩子的全科教师,为孩子的学习疲于奔命。朋友希望教育部能尽快简化教学内容,培训老师线上教学,提升教学效率。此帖道出了部分家长的心声,也反映教学现场的部分面貌。

    从家长的角度,停课确实增加许多负担。对大多家长来说,以往只需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这一块都外包给学校和补习中心。停课后,孩子不能上学,老师无法面对面进行指导,也无法及时互动解惑,辅助学习的责任落到家长肩上。随著家长的介入越深,跟孩子冲突摩擦的机会也越多,心中焦虑烦躁也水涨船高。

    从老师的角度,停课也带来极大的冲击。对许多老师来说,以往都是进班授课,面向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进行教学。讲解内容,老师可以慷慨激昂、七情上脸、比手划脚;组织活动,老师可以游走于各组之间,随时提问,适时回应。甚至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老师察觉问题并及时调整。来到线上,这些优势荡然无存,老师需要重新适应。


    转战网络力不从心

    再说,“家长”和“老师”也非铁板一块。一些家庭有钱有闲,不只硬体配备齐全,家长也有精力陪伴共学;一些家庭手停口停,基本生活都成问题,更不用说积极线上学习了。当然,更多家庭介于两者间,各有状况。老师这边也一样。一些老师条件具足,制作视频、直播教学、网络作业样样行,玩转数位平台游刃有余;一些老师脱节已久,长期耕耘传统课堂教学,转战网络力不从心。

    在这样的差异下,各方条件不同,要求和期待也不同。条件优渥的家庭,希望学校安排更多网课,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条件匮乏的家庭,希望学校三思而行,避免过度作为导致家长焦头烂额。老师这边也一样。条件优秀的老师,主动探索线上学习的各种可能,期待家长学生积极配合;条件有限的老师,一方面要重新学习努力跟上,同时又要有所作为,面对社会质疑和比较的眼光。

    由此可见,完美的教学方案并不存在。你认为好的方式,也许对他是伤害;他觉得好的方式,你也许不屑一顾。换句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最合适,就是最好。那么,最合适的教学方案是什么?答案,藏在老师、家长和学生彼此的沟通之中。

    倾听彼此的心声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老师是学习的主导,要跟家长说明学习任务背后的用意;家长是学习的助力,要让老师知道家庭的境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向师长反馈自己的学习体验。老师比家长更懂教育,家长比老师更懂孩子,孩子比师长更懂自己。只有三方说出彼此的期待、倾听彼此的心声、同理彼此的处境,才有机会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案。

    回到朋友的面子书帖文。我很好奇,朋友心中有这么多想法,对教育有这么多期待,那有没有尝试跟孩子的老师谈过?朋友说,没有。听了很感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和老师之间似乎筑起了无形高墙,井水不犯河水,能不见就不见。当孩子的学习面对问题,我们选择喊话、回避对话,选择揣测、回避沟通。于是,越来越少理解,越来越多猜疑,越来越淡的信任,越来越深的误会……

    与其寄望教育部的一纸通令,不如努力与学校和老师沟通,积极表达、用心倾听,共同寻找最合适的教学模式。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带好,每个老师都希望把学生教好,大家方向一致,不是吗?既然如此,有什么是沟通不了的?除非,我们不再相信彼此,不再相信人心,不再相信善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