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抢鲜看

20年后 再见珍禽 濒危马来冠眼斑雉现芳踪

文 文 文

(吉隆坡28日讯/独家报导)国内保育团队相隔20年后,再次发现世界纪录中羽毛最长而阔、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的马来冠眼斑雉(Crested Argus Pheasant),更在已知的栖息地外发现这珍奇鸟类的芳踪!

大马保育人学会(Pelindung)负责人梁颂宏指出,根据1998年发布最后一次提到马来冠眼斑雉的研究报告,它们只在大汉山国家公园山区一带出没,但最新的研究通过设置相机,首度在该公园以外的登嘉楼山区捕捉到其踪影。

他接受《中国报》专访时说,该斑雉通常生活在海拔800至1200公尺的高山雨林,但研究人员竟在海拔1400公尺的雨林也发现其踪迹。

雄性马来冠眼斑雉拥有世界纪录中最长和阔的羽毛。
雄性马来冠眼斑雉拥有世界纪录中最长和阔的羽毛。
雄性马来冠眼斑雉拥有世界纪录中最长和阔的羽毛。
雄性马来冠眼斑雉拥有世界纪录中最长和阔的羽毛。

他说,根据已知的资料,目前马来冠眼斑雉只分布在越南、寮国和大汉山国家公园山区一带,不过,目前有份论文报告打算把国内的马来冠眼斑雉和另外2个国家的冠眼斑雉亚种区分开来,成为独立物种,而非亚种(sub species)。

“如果马来冠眼斑雉成为一个独立物种,且在马来半岛只有大汉山一带有的话,就会更为罕有。届时成为我国的特有种之余,也让我们的自然资源更独特。”


梁颂宏披露,拍摄到马来冠眼斑雉的相机是于2014至2016年设置,虽然不是为斑雉所设,但这研究成果显示,当保育组织在研究大型哺乳类动物的同时,所设置的相机也有助收集许多现今仍严重缺乏的陆禽鸟类数据。

“保护大型哺乳动物的同时,也是在保护这些大型雉类,因为它们的栖息地是重叠的。”

雌性马来冠眼斑雉与幼鸟一起觅食。
雌性马来冠眼斑雉与幼鸟一起觅食。

梁颂宏:大汉山增相机拍摄

梁颂宏指出,由于有关马来冠眼斑雉的资料不多,因此接下来会在大汉山国家公园一带、海拔800公尺以上的森林和山脊线设置更多相机,以增加拍摄这斑雉的机会。

他说,通过相关数据,就能得知马来冠眼斑雉更多的生态详情,如其分布地区和数量,以决定是否需要协助其繁殖,以免步上沙巴苏门答腊犀牛绝迹的后尘。

由于目前相机有拍摄到雄性、雌性和马来冠眼斑雉的幼鸟,因此梁颂宏相信,国内马来冠眼斑雉数量会比越南和寮国来得多。

但他敦促民众,一旦发现任何盗猎活动或陷阱,应立即向大马半岛野生动物保护及国家公园局 (PERHILITAN)投报。

梁颂宏。
梁颂宏。

仍面对盗猎威胁

虽然发现马来冠眼斑雉的消息振奋人心,唯保育人员提醒,马来冠眼斑雉仍面对盗猎威胁,因此保育雨林资源的措施不容松懈。

大马半岛野生动物保护及国家公园局总监兼研究团队成员拿督阿都卡迪尔强调,与许多大型哺乳类动物一样,马来冠眼斑雉在国内森林所面对的主要威胁,即是同样用于捕猎大型哺乳动物的陷阱。

“我们首要任务是加强国家公园与周边森林的巡逻和执法工作,减少非法盗猎活动,并通过我们在宋溪的设施培育计划,确保马来冠眼斑雉的生存。”

阿都卡迪尔。
阿都卡迪尔。

越寮建议限制开山

根据揭露在已知的栖息地外发现马来冠眼斑雉的研究报告显示,在越南和寮国的另一个冠眼斑雉亚种已在有关地区大部分的栖息地灭绝,并建议加强执法解决盗猎问题,以及限制开发高山雨林,保护物种栖息地。

此外,研究团队之一的国际鸟盟研究员杨鼎立则说,需要对马来冠眼斑雉进行更多的研究,因为在大马的亚种或许与越南的是完全不同的品种,从而成为大马自然遗产更为特殊的一部分。

这研究报告是由大马保育人学会 、大马半岛野生动物保护及国家公园局、非政府组织Rimba、双威大学、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以及越南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发表于2019年的国际鸟类学刊物《Forktail》。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