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自伦敦 *大坑 用十部电影向香港说再见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寄自伦敦 *大坑 用十部电影向香港说再见

    他们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香港影星。(上图左起)周润发、李小龙、(下图左起)林黛与冯宝宝、叶子楣、狄龙。
    他们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香港影星。(上图左起)周润发、李小龙、(下图左起)林黛与冯宝宝、叶子楣、狄龙。

    港产国安法正式启动后,一国两制名存实亡,我们所熟悉的香港不复存在,更甭提有东方好莱坞美誉的香港电影工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论近一世纪的华人影业,香港交出的成绩最为丰盛。中国多年闭关自守,影人忙著被清算抄家蹲牛棚,或偶有零星佳作,但只在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等出现才有真正转机,直到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方在质量上直追好莱坞。

    台湾则囿于严格的审查制度,只能卿卿我我风花雪月,偶尔男娼女盗关注一下社会课题,也只允许不痛不痒。解严后风气相较开放,但稍有素质的台湾导演却往往卸不下文化包袱,要以影像载道,虽然确是创造了一些经典,但在市场多元化上有所匮乏。

    反观香港这个怪胎,明明处于弹丸之地,拍外景至多只能在浅水湾找块草皮,但创作力旺盛,点子多变通快,在殖民地政府的放羊政策下,简直百无禁忌,凡举黑帮搞笑胡闹戏曲爱情伦理奇情奸情煽情写实功夫刀剑恐怖悬疑惊悚文艺闷艺风月咸湿媚俗古典现代科幻犯罪音乐歌舞等等等,产量之大到甚至能提供赏味期限,那就是所谓的“七日鲜”。

    这些港产片在过去的几十年来是我们广大海外华人的精神粮食,娱乐我们,教晓我们人情世故和广东粗口,让我们接触到传统中华文化和伦理道德(奶奶,你唔好逼我扯啦!)还供应很多很多明星让我们崇拜!


    事实上,这东方好莱坞在九七回归后已逐渐式微,影人纷纷向大陆发展,追求更大的市场及金钱回报,但也慢慢失去自己特有的声音。留守香港的只是寥寥几个拍社教小品的独立导演。现在当然情况更不乐观,找林郑月娥演激情戏也无法救市。

    (上图)张曼玉与钟楚红(下图)萧芳芳、谢贤。
    (上图)张曼玉与钟楚红(下图)萧芳芳、谢贤。

    在此我随便例出昔今百位香港影人的名字,一些熠熠巨星,一些越嚼越香的甘草,一些幕后英雄,读者不妨把它当作索引,从他们的人脉展延出一部博大精深的香港电影史:

    陈立品 叶子楣 叶童 卜万苍 吴思远 陈厚 乐蒂 罗烈 焦姣 石燕子 高志森 舒琪 杜可风 新马师曾 凤凰女 张瑛  袁仰安 李翰祥 井上梅次 胡锦 谢贤 龙刚 程刚 程小东 鲍起鸣 陈宝珠   张活游 李小龙 丁珮 向华胜 方逸华 陶三姑 西瓜刨 胡燕妮 邓光荣 吕奇 胡枫 任剑辉 白小曼 傅奇 石慧 石磊 马斯晨 区丁平 谭家明 黄仲标 金庸  张叔平 夏梦 狄娜 成奎安 王羽 黄霑  单慧珠 王风 王天林 曾江 傅声 张彻 许冠文 余慕莲 梁醒波 董骠 罗永晖 伊秋水 白燕 黄曼梨 秦剑 郑佩㐽  利智 梁朝伟 杨凡 刘克宣 王晶 王羽 吴彦祖 林黛 冯宝宝 于素秋 袁和平 洪金宝 林珍奇 凌云 井莉 午马 石天 曹达华 芳艳芬 张爱玲 麦当雄 于倩 林岭东 缪骞人 邱刚健 金霏 吴耀汉 黄秋生 李香琴 沈殿霞 章国明 田青 何非凡 谭兰卿 狄龙 张叔平 奚仲文 井淼 邵逸夫 梁李少霞 余莎莉 方盈 周润发 萧芳芳 韩国材 桂治洪 岳枫 叶枫 泰迪罗宾 陶秦 李丽华 严俊   王葆贞 秦沛 尔冬升 徐锦江 杜汶泽 林威 周星驰 林雪 丹娜 杨千桦 陈果 方育平 邹文怀 黎灼灼 夏萍 彭浩翔 吴楚帆 谷峰  梅艳芳 夏文汐 叶玉卿 李香君 钟楚红 钟保罗 林子祥 王莱 林翠 红线女 叶德娴 甘国亮 张曼玉

    (原本要随便选一百位,却欲罢不能选了一百五十位!)

    笔者在此挑出的十部电影,半数带政治意味。政治不是香港电影的强项,毕竟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工业。但即使你不谈政治,政治一样会搞你, 香港影人把他们对政治的疑虑用娱乐包装起来,与大陆关系的改变也反映在不同时期的片子中: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1.投奔怒海 / 许鞍华  1982
    那年头影人还分左右派,壁垒分明各不相干。被视为右派的许鞍华却打破禁忌开先河到大陆拍片。玩味的是,这部讲一名日本记者在越共统治下的砚港拯救一对姐弟的片子是彻头彻尾的反共。

    影片公映时好评如潮,是当年评价最高的中文片,而且出乎意料的卖座,相信是香港观众想预先体会被共产党统治的恐怖。

    《投奔怒海》
    《投奔怒海》

    2.省港旗兵 / 麦当雄  1984
    剧情叙述数名大陆退伍军人潜到香港干一宗大劫案,准备然后逃之夭夭回乡享福。和一般乌合之众不同的是,他们乃科班出身,有实际战斗经验,杀伤力更大。影片没有知名演员孭飞,宣传海报干脆只拍个插著红旗的火车头,轰隆隆驶来,杀气腾腾!反映著港人对内地大军即将汹汹杀到的恐慌。

    一场在恶名昭彰的九龙城寨实景拍摄的警匪鎗战迄今仍被誉为典范。

    《省港旗兵》
    《省港旗兵》

    3.表姐你好嘢 / 张坚庭   1990
    三十年前的旧片竟有几句对白神准预测香港的政治现状而在网上爆红。

    剧情叙述郑裕玲饰演的大陆公安到香港查案,她样板的言行颇有喜剧效果,但办案效率却令人刮目相看,可说影片对这人物的刻划是颇正面的,反应了当时港人对大陆政权还带著希望。

    不幸的是片中不少戏言竟成为残酷的现实。

    《表姐你好嘢》
    《表姐你好嘢》

    4.再见中国 / 唐书璇   1974

    剧情叙述数名大学生在文革雷厉风行之际,毅然冒死偷渡香港的过程。

    传奇导演唐书璇对文革之祸害先知先觉,比其他伤痕电影的出现早十几年。影片在尚受军法统治的台湾拍摄受重重阻难,完成后竟又遭到香港及台湾以不同的政治理由禁映,大陆更不用说了。在网络时代前,它是名声如雷贯耳却遍寻不获的旷世奇片。

    影片的艺术性也很高,是摄影大师张照堂少数的电影作品。

    《再见中国》
    《再见中国》

    5.十年 / 郭臻 黄飞鹏 欧文 周冠威 伍嘉良  2015
    由五名新进导演风格及角度各异的短片组成,主题是预测香港十年后各种民生教育政治及意识型态的改变,悲怆得像写遗书。然而不必等十年,一切衰事都被讲中

    影片技巧不尽圆熟像学生习作,但内容正是港人切身课题,有重大的政治历史义意,勇气和诚意俱备,因此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大陆传媒被禁止报导相关新闻,影片在港上映愿意参与院线也很少,造成一票难求的情况。

    《十年》
    《十年》

    6.半斤八兩 / 许冠文  1976
    粤语这区域性语言被逐渐边缘化是可以预期的,意味著我们将很难再看到对白传神抵死原汁原味的港产喜剧,在此就重温经典吧!领受一下许冠文冷面笑匠的功力,及许冠杰贴近民生脉搏的主题曲。

    《半斤八兩》
    《半斤八兩》

    7.重庆森林 / 王家卫  1994
    一部因为梁朝伟和肥皂说话令文青痴狂的电影。除了讨俏的剧情,片子捕捉了香港这国际性多元化城市的律动,是这角度的极佳例子。

    《重庆森林》
    《重庆森林》

    8.三夫 / 陈果  2018
    有三个老公也不够喉的大胃女,不啻是麻甩佬狂想曲,末日正需性狂欢!

    影片看来更像是一个属于香港本土的传奇,一个有美人鱼的传奇,一个射精的童话。

    《三夫》
    《三夫》

    9.苏丝黄的世界 / 李察奎尼  1960
    美国绅士爱上风麈女郎,拯救她脱离苦海。逾半世纪的旧片剧情老掉牙崇洋媚外政治意识不正确!何来推荐必要?

    慢著!重点不在剧情,片名已经说得很清楚:苏丝黄的世界,也就是说一九六零年的香港才是重点。

    港片一般都是片场摄制,罕有出外景。因为花钱耗时,加重成本,而且在一般影人眼中,香港窄小,根本没什么外景可拍。

    但这大成本好莱坞制作是个异数。洋人来到神秘的东方,当地居民不屑一顾的日常生活环境对他都充满新鲜感,猎奇眼光在所难免,但最紧要的是留住了弥足珍贵的影像。

    影片外景占半,涵盖了香港许多地标及民生状况,而且影像素质很高,是当年最先进的伊士曼彩色阔银幕,气势磅礡。尤其香港处处人潮,结果每一幕都是宾虚。

    香港历史博物馆甚至用这片子来介绍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10.胭脂扣 / 关锦鹏   1987
    中国广电局最近出台新检查条例,内容荒诞至极,譬如不准美化民国,同性恋必须转为友情等,在此不赘述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古狗。这些条例犀利在它的笼统,譬如爱情剧不可太过甜腻。什么叫太过甜腻?是不是送-朵玫瑰可以,送两朵就要被禁映?还是情人节巧克力必须送黑巧克力,送奶油巧克力就太甜腻了必须禁映?

    笼统意味著电检处操生杀大权,官方认为甜腻就是甜腻,要他改变主意只能塞红包。可以预见这些扼杀创作空间的条例对大陆影视行业的打击,大概只能拍摄老太婆过马路,而且是不见车辆的才行。

    祸及香港,《胭脂扣》这类“宣扬迷信”的片子将成绝响。已成绝响的是梅艳芳张国荣的拍档。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情像火灼般热,燃烧一生一世,延续不容易……

    《胭脂扣》是关于回忆的片子。女鬼如花在一九八七年的香港回忆起一九三四年的香港她在石塘咀倚红楼当红牌阿姑的风光。我们观众在二零二零年看著她回忆一九三四年时也进入回忆模式,开始回忆起自己的一九八七年和那年代的香港电影,及这对殒落过早的明星,还有各时代璀灿的明星,还有在电影院里或在黑白电视机前度过的时光,还有其他往事和故人…这些戏里戏外的回忆很自然地重叠混合,分也分不清。

    也只能这样。
    这样是最好。
    谢谢香港影坛。
    谢谢香港。

     

    《胭脂扣》
    《胭脂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