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斯劲:我跟拖延症爱恨交缠!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曾斯劲:我跟拖延症爱恨交缠!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习惯,在百度百科里的意思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也指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这词也带出习俗,风尚及对一个新环境的适应的意思。对于我来说,一个博士生的生涯过得通不通顺,除了个人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渴望、时间管理、身心健康等,习惯将会是把这一切连接在一起的必要因素。一个拥有较多对生活有帮助的好习惯的博士生,我会相信那人必然会更容易毕业,带有的资质甚至能比有较多不良习惯的博士生优秀。

    行动管制令实施,让我得坦然地跟自己一直以来带有的一些坏习惯进行搏斗。我有的不良习惯并不是习惯里的经典款如抽烟喝酒,而是学子们在求学时,必然会面对的其中一个习惯——拖延症。我相信拖延症是现今人类的通病之一,然而拖延症至今仍无法用完整的机制去解释其形成,而且涉及范围极广,不易得到统一定论。

    对我来说,从大学一年级至博士第三年,我的拖延症无非跟大学生活中的时间弹性息息相关。从大学开始,学生的时间弹性已不像中小学生活那样井井有条,而是相对充裕、自由的。我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拼塞各种活动,让大学生活尽量多姿多彩。

    拖延症让工作不具优势

    如果说学士时期的大学生活拖延症对我的影响并不明显,唯能解释的是,大学课业不算繁重(跟后来的硕士和博士班比起来)。如果我拿到一个距离deadline还有十天的功课,我不会是在拿到功课后的前一两天就完成它,直剩下最后三天才开始动手。


    这习惯的附属效果还不只这些,拖延症的人由于较迟开工,剩余时间不宽裕,这会形成紧迫感和焦虑,或通俗地说,有些人会觉得压力。然而,我往往最后拿到的成绩,并不会很差,有时反而会出乎预料地好。这样的习惯长久实行之下,大大强化了我觉得自己适合在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自我暗示(催眠)了无数次。终于,周而复始,反复回圈。

    如前篇所说,一个博士生在博士生涯里之所以没有所谓的休假,是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所产生的每个进度都能让他尽早毕业。因此,拖延症患者在博士生生涯里是极不具优势的。管制令时期,之前在工作天花在实验室的八至十个小时,全都被转换成在家居留的时间。

    我那数份报告与论文初稿,反而花了两星期都没法“生”出来。心中意志在抵制自己想完成工作的意愿,毕竟对我来说,这些文件都是需要完成得尽可能得完美,必须要一次做好,因此我不愿在自己状态不佳时匆匆开始,必须得万事俱备才行。

    培养好习惯带来复利

    幸运的是,在我睡前阅读的《原子习惯》及在网上看过一篇关于拖延症的短文Procrastination: Ten Things To Know后,我决定对这习惯斩草除根。我无非做了三件事:

    1、对自己说此刻的拖延是没必要的,并会严重影响自己的毕业 (疫情已伤元气,再拖延就是断气了);
    2、列出自己觉得会让自己拖延的原因并处理(如做事的环境,时间,心情等);
    3、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环:不管怎样,先开始做事,我会让自己沉浸在那件事至少25分钟,然后才决定要不要停下来;
    4. 奖励自己,尤其是完成了大任务,我的做法是买个线上游戏奖励自己;
    5、维持循环。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最终,我在管制令时的第一份工作(研究基金总报告)完成之际,这正面的循环开始了,并陆续完成其他工作,也把博士班前两年认为较弱的知识点补足。这正循环直至这篇文章完成的日子 (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时仍有效。

    也许每个人的拖延原因不尽相同,我相信脱离了拖延的日子,始终都会比浑浑噩噩过生活好,对吧? 叶圣陶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我也相信,叶圣陶的论点,现今的社群平台都在鼓吹复利效应,说越早累积财富,往后的日子才更有机会雪般滚出更大的财富,过上好生活。那我,不如建议大家多行成好习,让好习惯带来复利,直至无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