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史光宏:成长之难——读《一百条裙子》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郭史光宏:成长之难——读《一百条裙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儿童文学并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对于孩子而言,它都是有意义的文学。它们作为描写以透彻的‘孩子的眼睛’所观察到的宇宙的作品,为大人们指出了一片意想不到的真实天空。——日本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

    随着“儿童文学里的教养智慧”成人读书会迈入第三期,我们开始共读美国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一百条裙子》。这是一部初版于1944年的书,荣获1945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Newberry Honor)。一部近80年前的旧书,缘何流传至今?那个年代的人与事,是否仍值得阅读?这样的书,能带给今天的我们什麽启发?

    小说的主角是三个女孩:旺达丶佩琪丶玛蒂埃。旺达家境贫寒,个性沉默,时常被同学们作弄。与之相反,佩琪家境富裕,聪明漂亮,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娇女。玛蒂埃则比较复杂,她是佩琪最好的朋友,同时有着与旺达相似的家庭背景。

    一天, 旺达突然声称自己有一百条裙子,样式各异,都挂在家里的衣柜里。没想到,这样的举动不仅没换来更多的善意与亲近,随之而来的却是同学们更多的戏谑与嘲讽。“你曾经说过你的衣柜里挂着多少条裙子来着?”“你说你有多少双鞋来着?”“你那一百条裙子听上去美——丽——极——了!”接下来的日子,“裙子游戏”在佩琪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升温,嘲弄旺达成了大家的日常消遣。玛蒂埃则默默参与了整个过程。


    后来,旺达开始缺席,一天,两天,三天……终于,班主任梅森老师捎来了一封旺达爸爸的信,宣告旺达转校的消息。佩琪和玛蒂埃这才如梦初醒,随即陷入深深的慌乱与自责。旺达为什麽要转校?她口中那“一百条裙子”究竟是真是假?佩琪和玛蒂埃要如何回应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内心的拷问?

    欲知后事如何,且去找书来读,这边就不继续剧透了。

    很明显,小说讲述了一个有关校园霸凌的故事。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她并未陷入道德批判,而将眼光投向了少年儿童心灵成长的过程。从霸凌游戏开始,到旺达转校,再到佩琪和玛蒂埃通过各种方式弥补,小说中三位主角的内心都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思潮起伏。小说对于三人在过程中的成长进行了细腻而巧妙的描述,既准确地写出了成长路上无可避免的意外和伤痛,又智慧地将故事引向光明。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个性

    读了小说,有朋友从成人角度思考:我们可以如何介入,进而减低成长过程的伤害,甚至避免霸凌事件的发生?这样的思考当然是好事,成人也确实有可以介入的方式,具体可参阅许慧珊的文章《霸凌,界限,超贵汉堡》。然而,我们也得承认,儿童成长中许多关键时刻都发生在成人缺席的时空里。甚至可以说,很多时候,正是成人的缺席才造就了儿童成长的契机。

    日本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在《爱哭鬼小隼》中说:“孩子们总是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以孩子的方式’干着坏事成长的。”在《孩子与学校》中说:“如果想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个性,一定程度的危险是不可避免的。真正有价值而没有危险的事物,在这世界上并没有多少。”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河合先生将儿童的成长比喻为毛毛虫的化茧成蝶。要从毛毛虫成长为蝴蝶,必须经历“蛹”的阶段。这个时候,别说外人不知道蛹中正在发生着什麽,甚至连当事人本身可能也不晓得自己正在经历着什麽。过度关注以致焦躁地对蛹四处乱捅,只会干扰其成长,甚至使其夭折其中。

    成长必然是艰辛的,不可能毫不费力,没理由风平浪静。要想更好地“守护”孩子成长,除了有情有爱丶用心用力,还得具备智慧而通透的眼光,探索童年的秘密,辨别其中的为与不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