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趁消失前,笔录下来 木屋回忆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主题故事】趁消失前,笔录下来 木屋回忆

    ,木板屋,屋旁有一口水井,屋前种花,屋后种菜养鸡,这些景象正在慢慢变迁消失中。你也住过吗?
    那我们有着共同回忆,一起来回味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林仪倩童年照。

    六房一厅屋前屋后满场跑

    林仪倩

    妈妈来自雪州适耕庄B村,小时候最高兴的就是跟着她到外公外婆家小住几天的日子,除了可以和表兄弟姐妹玩,就是因为宽阔的空间任由我们从屋前跑到屋后。

    小时候和表兄弟姐妹们在外公外婆家玩。

    分成两段,前段是超大的木制前廊,有两扇往外推开的木窗口及铁花。右手边是厨房、饭厅和浴室,因为是石灰地砌的,所以吃饭冲凉都得穿鞋子。

    后半段是半木半砖屋子,墨绿色地砖搭配粉蓝和粉红相间木板,共有六间房一个客厅。客厅两面是百叶窗,昼夜都得花些时间开关和拉窗帘,但是中午的风吹进来却凉透了。


    亲戚们三代同堂在家里为外公庆祝生日。

    外公和舅舅种稻,屋前空地总会有一堆稻禾在晒日光浴。隔壁家屋后养了一群沾满泥土的白鸭,表弟会把小猫丢到隔壁去追鸭子,我们就在一旁看热闹,因为舅母的藤鞭就快要出动。

    身后木屋满满装载妈妈的青春岁月回忆。

    快乐背后总有些不适应的事物,像是屋的厕所独立建在屋后,所以孩子们都会排着队在屋旁的小水沟里解决。因为隔音差,夜晚睡觉时,屋外总会传来各种声音,胆子小的我半夜梦醒都不敢睁开眼,害怕看到窗外有影子飘过。

    这就是我小时候的。随着岁月流逝,前廊早已换了时麾砖屋,但每次回去,大人们仍会往那间半砖的客厅挤着聊天,相信那就是岁月无法抹去的情怀。

     

    梁振江(右)与弟弟的童年照。

    隐居山林橡胶花落如雨

    梁振江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我在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下有一个弟弟。1970年代,父母因为讨生计,从霹雳州搬到彭亨州,在距离而连突约20公里的一个马来小甘榜Kampung Som割胶。最早住在胶园里胶房旁边的一间小,我就在这里出生。从小隐居在山林里,屋外就是胶园,远远才有另一户人家,所以没有邻居玩伴。我在南唛华小(Kampung Damat)上小学,当年学生有百多人,如今听说剩下不足50人。

    梁振江自小隐居在彭亨州偏僻山林里。

    最早的记忆是两三岁时,下午躺在屋外木板凳上喝奶,仰望橡胶树树叶被风吹动,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来,很舒服,常常奶喝到一半就睡着。另一个记忆是清晨五六点,妈妈在屋外胶林割胶,无人照顾的我独自坐在高脚屋前梯级上吃早餐,黑漆漆的胶林只有妈妈戴的头灯有亮光。我只要看到亮光慢慢移动,就知道妈妈割到哪里,妈妈不时会叫我的名字,我便出声回应,让她知道我乖乖待着安全没事,直到天亮了,就不害怕了。

    胶园里的胶汁、橡果都是小孩的玩具,爸爸不让我们碰胶刀怕乱割坏树,我们就偷玩割倒下的老树。橡胶树落叶前会开花,风吹花落纷纷似花瓣雨,我们比赛抓花瓣也可以玩一天。哥哥姐姐帮忙割胶,我则负责傍晚时把晾晒在屋外的胶片收进屋里。新鲜胶汁有种天然木香,胶块(我们叫树屎)的臭味自小闻惯倒也没感觉,如今已经廿多年没闻过,闻到时会想起童年,那是童年的味道。

    这间木屋是父亲向马来地主租地、自己出钱建造的第二间家。

    烧落叶薰屋驱蚊

    没水没电,挑水、洗衣、冲凉就到屋后小溪。茅厕在屋外,茅坑满了就用泥土盖起来,搬去别处再挖一个坑。雨季胶园里很多蚊子,我负责起火烧枯叶树枝薰屋子,那是天然驱蚊方法。

    上二年级时,父亲向马来地主用一年80令吉租金租地,筹钱建。为了省钱,父亲一个人用锄头锄地,锄了一个月,在小斜坡上辟出一小块空地,在几个朋友帮忙下建起了有3间房和一个小阁楼的。虽然没钱铺洋灰地,地上是泥土,厨房灶头也是泥造,水井打水用,但有了属于自己的新家,我们都开心得不得了。晚上家里点大光灯、火水灯和臭土灯,哥哥教会我点灯,大光灯只亮两三个小时,吃完饭就要把握时间做功课,否则只能在昏暗火水灯光下写字。

    当年每天等邮差送信的信箱。

    母亲在家外种水果树,有水蓊、番石榴、红毛榴梿、菠罗蜜、尖不叻,也种菜心、麦菜、花生、木薯、番薯。雨季无法割胶没有收入时,我们就去挖木薯、 薯囤粮,可以吃两个月。隐居山林的童年岁月,虽然穷但当时我们小孩一点都不觉得苦。人,其实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这就是本能吧。

    上中学时,因为屋主收回地,我们搬到另一块地,这次父亲用9500令吉请人建了第二间。我在这间家的回忆不多,因为中四和姐姐离开小镇到而连突租房子念高中,只有周末假期才回家。再后来,家人搬进而连突住宅区排屋,老家剩大哥独自居住。直到三年前,地主去世后,第二代不愿续租,老家清空之前,我和母亲回去一趟,把一些当年交笔友的旧书信、旧文具和旧照片留做纪念。父亲已离世十多年,老也拆除了,但童年记忆仍历历在目。

    若瑜童年照,妈妈在新村屋前种了许多花。

    缺水缺电唯快乐不缺

    若瑜

    2岁到7岁,我在吉隆坡安邦一个叫平湖村的小度过无忧童年。我们住在自已建的木板屋,没电没水,水井打水食用冲凉,晚上点大光灯和火水灯。妈妈在屋边种花、种菜、种水果、养鸡、养鸽子,小孩玩泥沙、爬树、放风筝、骑脚车、捉豹虎、捉迷藏、玩耍打架,有太多美好童年回忆。

    刚搬进新村不久,周围邻居不多。

    这是一个在城市里、矿湖旁的小,小时候看过穿着蓝布衫的客家婆婆结伴去金山沟淘洗锡米。父母严禁小孩去矿湖玩耍,但我们都爱去废矿湖旁空地玩泥沙,若胆大包天偷瞒父母去废矿湖游泳,回家被发现一定会吃“藤条炆猪肉”。

    5岁生日获得的生日礼物。

    80年代发展洪流下,拆除,我们也搬离住进了住宅区。平湖村已消失,原地建起高楼和工厂,面目全非,旧家原址也早已无从追寻。然而,童年回忆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每天傍晚听到邻居用客家话喊小孩回家“转来食饭咯!~转来睡目咯!~”的声音犹在耳边回荡……

    李美怡在屋前拍的童年照。

    拜月亮中秋分外明

    李美怡

    我的老家在霹雳怡保昆仑喇叭(Gunung Rapat)。生活最怀念的回忆是小时候过中秋节。老家一定准备好一大桌过节的食物、水果等来祭拜月娘,小时候我们称为“拜月亮”。

    趁着新年团聚,李家在祖屋门前拍大合照。

    家里长辈伯伯、叔叔、姑姑们围聚屋里屋外在一块聊家常,而小朋友们(包括当时的我)就负责在屋前屋边的篱笆上点亮蜡烛。同一条街上的大家都会较量,看哪一间屋院的蜡烛点燃得最明亮。小孩们少不了用蜡烛玩masak-masak,还会成群结队、开心提灯笼游街。

    从前的几乎家家大门都敞开着,通常晚上要睡觉前才会上锁。老家隔壁是一间简陋的小,屋前是片沼泽地连着水沟,晚间总会有许多不知名的夜蛙和虫鸣声,此起彼落地演奏着交响乐。

    天色将亮宁静时分的怡保昆仑喇叭新村。

    记得小时候跟婆婆睡一间房,常会因为被这夜间交响乐吵得睡不着。长大了离家出社会工作,怀念可以听到属于大自然的夜间交响乐!最怀念自由无忧的童年,随着时间消逝,许多以为理所当然的单纯快乐也逐渐消失。

    更多精彩:物是人非景依旧 复刻祖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