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物是人非景依旧 复刻祖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主题故事】物是人非景依旧 复刻祖屋

    出来城市打滚了好久,怀念老家吗?还记得以前老家的生活点滴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将纸皮屋复刻成记忆中的老家重现眼前,CMCO期间待在家的无聊日子变得有趣。

    潘佩玲(左)和刘秀云是新村孩子,虽然已长时间居住在城市,对于新村生活依然非常怀念。

    雪州鹅麦县乡村发展协调官潘佩玲与社区活动负责人刘秀云都是来自的孩子,二人构思策划“我的故事回忆”,公开给全马各地的孩子居民参加,这项由鹅麦县管委会主办的首个线上活动,已于11月13日截止报名,11月20日正式公布得奖名单。

    潘佩玲解释,手上有许多领养回来的纸皮屋,本来计划在4月的雪州大会展示,然而活动因为疫情而取消。“如果把这些纸皮屋丢掉很可惜,与朋友讨论后决定搞搞创意,透过纸皮屋唤起孩子美好及难忘的回忆,收集更多故事。家长正好趁CMCO这段时间,与孩子一起做手作促进亲子关系。家人一同重新拼凑童年故事,也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潘佩玲小时候在适耕庄海口新村跟外公外婆生活长大。

    潘佩玲在城巿出生,因为父母工作忙碌,把她送回雪州适耕庄外公外婆家,由两老照顾长大,一直到上小学一年级才搬回城巿。住在渔村的童年回忆美好,她总是认为自己是来自渔村的孩子。刚回来吉隆坡时很不习惯,直到长大后,早年跟人家说家乡是适耕庄也没有人懂,她还自加注解“适合耕种的村庄”。现在不同了,适耕庄因为推广旅游被人所知,很多人喜欢适耕庄稻田渔村美景,让潘佩玲引以为傲。


    渔村长大,吃海鲜吃到怕

    佩玲的老家在海口,是一半建在陆地、一半在水上的典型渔村长。木板屋漆一层黑油防白蚁,铁门窗花漆成鲜艳颜色,屋内空间非常宽广,厨房在水上,后院是停渔船起鱼和晒虾米的地方。厕所在屋外,是最天然简朴款式,木板中间有个洞,排泄物直通大海。说起厕所,趣事一箩箩,最难忘晚上摸黑上厕所,昏黄灯光下办事要对准否则很麻烦。白天退潮透过洞口看泥沼里的小螃蟹是种娱乐,小时也做过和表兄弟姐妹们玩“石落水出”比赛激起水花的无聊游戏。

    最疼爱她的外公已去世多年。

    渔村孩子并非大家想像中的游泳能手,像佩玲不谙水性、不上渔船的也很多。在渔村长大的孩子倒真是每天吃新鲜鱼虾蟹,吃海鲜吃到怕。小时候还真因为餐餐吃海鲜生厌闹脾气。她最怀念坐上外公铁马的儿童藤椅VIP座,让他载着从渔村骑去街上买豆腐花吃。童年时光都在游戏中度过,骑脚车逛玩,去杂货店买零食,偶尔偷吃虾米当零嘴。晚上吃过晚饭看电视,早早上床听着海浪声入睡。

    渔村停电是常有的事,家家户户都有发电机,停电夜常常被轰轰作响的发电机吵得睡不着,也是难忘的童年回忆。刚搬到城巿生活,生活便利多了,但总想念渔村的人事物。疼爱她的外公外婆在她中学时先后离世,老家最终也无人居住。偶尔回去看看老家,景物依旧,人已不在,童年往事一幕幕浮现,让她感触颇深。

    对比从前,现在渔村最大变化是人口外流,许多人到城巿工作定居,把长辈接去同住,老家空置转卖。年轻一代很少再捕鱼,渔民只好聘请外劳,不过近年随着网上直播卖鱼流行起来,年轻渔夫开始转型。另外,传统渔村有把厨余垃圾直接丢下海,让潮水带走的习惯,很多渔村面对垃圾问题,不过现在民生意识慢慢改善。渔村在发展同时,也应该保留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这是上一代留给下一代的珍贵资源。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刘秀云从小吃到大的三轮车咖哩面是万挠李金狮新村的老味道。

    就像一个大家庭

    刘秀云在雪州万挠李金狮出生长大,这是一个重组,历史三十多年,规划和基本设备比起传统更现代化。过去村里男人多在村子附近的洋灰厂工作,女人则在织衣厂工作,后来建立工业区,工作也慢慢变得多元化。

    秀云的老家是半砖屋,旁边有空地养鸡、种菜、种水果。她从3岁一直住到廿多岁,目前父母仍住在老家,她和兄姐分别住附近住宅区,每天还是会回家吃饭,感觉从未离开过生活。

    村长白永福自掏腰包买南瓜,还亲自驾罗厘派送给村民。

    “我很喜欢的人情味,即使已经不住在,还是觉得自己是人。”秀云说:“我们的村长特别好,很照顾村民。MCO期间,村长去把菜贩卖不出去的菜载回来分发给村民,找商家赞助口罩派给大家。每年过节,年柑月饼都少不了,感觉就像大家庭,大家都认识彼此,不像住宅区邻里那样陌生。”

    只要看到安娣家外打开红色阳伞就代表今天有开档。

    叫人留恋的除了人情味,还有食物。秀云最喜欢从小吃到大的三轮车咖哩面,小时看着安娣踏三轮车在村里叫卖,到她住进三轮车停放屋前做生意,咖哩面的味道依然不变。每次想吃咖哩面时,只要看到安娣家外打开红色遮阳伞,就知道她今天有开档。“坦白说她的咖哩面也没有特别特别好吃,但童年的味道就是最让人怀念的味道。”

    陈佰胜复刻回忆中的老家,门上挂的“颖川”堂号就是陈家标记。

    凌晨摸黑割胶回味童年乐无穷

    陈佰胜的老家在彭亨州劳勿新巴力(Kampung Sempalit),大部分居民是客家人。他出生成长的七八十年代,种榴梿还不普遍,橡胶是主要种植物,居民割胶为生。

    他父亲在板厂工作,妈妈在园丘割胶,他三四年级起就帮忙割胶,不用上学的日子,凌晨三四点就起床,由妈妈骑脚车载着去胶园。黑漆漆的胶林里,有时候会听到奇怪声音,遇见猴子、蛇、山猪都是寻常事。雨天水蛭特别多,常常被咬得满脚是血。

     

    小时候老家厕所建在屋外,屋旁有柴房,空地养鸡鸭。

    孩子童年少不了玩耍,打弹珠、藏鞋子的游戏百玩不厌;自家种的番石榴、油柑仔摘下来腌制就是零食。那个年代,穷人家孩子都会赚钱帮补家用。他小学时曾经在里沿路穿巷售卖tikam,最厉害可以赚十多块钱,也曾帮邻居卖黄糖炒椰丝,两角钱一包可赚4分钱。辛苦赚来的钱不敢乱花,全都存进扑满。

    “以前娱乐不多,家里没电视,吃饭时间捧着一碗饭站在邻居家门外,边吃边透过窗门缝看免费电视。后来一个邻居家有了录影机,十多个小孩挤在他家客厅追看香港电视剧。”一年之中最期待的娱乐就是新年走路去街上戏院看戏,买最便宜的木椅座六角半戏票,从家里自带汽水零食糖果花生,已经忘了看过什么戏,但快乐滋味永远记得。

    老家是有五间房的木板屋,厨房天井中间有个大水池,蓄存雨水刷牙洗衣,厕所建在屋外。屋旁空地还有柴房和养鸡鸭,门前番石榴树足有一层半楼高,每天都有邻居小孩爬树偷采果子。屋子紧挨着,板屋没隔音,家常闲聊、孩子哭闹、甚至放个屁,隔壁都听得到。

    他最怀念新年时,屋前木门上贴着门神和“大吉”、“福”挥春,两边各一幅春联,充满新春气息。

    21岁那年,他离开老家来到首都生活,不知不觉近30年,从最初不适应到慢慢适应城巿生活,反而现在是回到老家时有点不习惯。父母和弟弟一家还住在老家,但已重建,屋外胶园已推平,少了树木,没有以前凉快,白天很晒很热,村里除了新年游子回家很热闹,平常日子只剩老人与小孩。

    虽然如此,他还是觉得比较适宜居住,空气好,接近大自然,人情味浓厚,不必塞车,出外买东西吃东西都方便。他两个孩子跟他回老家,最开心可以在里骑脚车、串门子。想像若是一天,搬到距离城巿不远,仍保有传统面貌的,像是让他想起老家的士毛月、武来岸生活,好像也不错。可是朋友都觉得这个想法很奇怪,人家都是从搬到城巿,怎会有人从城巿搬去生活呢?

    发挥创意复刻回忆中的新村屋老家,记载新村人的情怀。(摄影:Hugo Teng)

    纸皮屋浓缩童年记忆

    济廉在槟城一个村子长大,记忆中的屋子都是木板做成的,木板上面涂一层黑油,防水防白蚁。屋顶是红色锌板,雨水打在上面滴滴答答响。厕所独立建在屋子外面,得走几级楼梯上去,所以称为“高楼馆”。屋外晒衣、鸡鸭满地走,是他念念不忘的童年景象。你呢?你是否也记得童年时那间

    *更多回忆故事分享,请留意发现雪州.美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SelangorNewVillage

    *“我的故事回忆”活动宣传短片链接: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9319817275798&id=10645903089521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