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枝聪:公民素养是立足之本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李枝聪:公民素养是立足之本

    文冬专职通讯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有勋衔挂身的VIP因为感觉尊严受损,出手掌掴一个后辈,掌管一州之务的大人物因为傲慢,宣布取消大宝森节特假,两人都该返校重上公民教育课。

    在这里,有权或有钱就能打横走的案例多不胜数,恶行举止透过社交平台曝光后,当事人难免成为网络挞伐的对象,却也有拥趸护航,为种种脱序表演鼓掌。

    显见今天的网络社区中,意识形态冲突日益激化,从虚拟的矛盾扩大至现实的冲突,不是危言耸听。

    早前发生的打人事件,施暴者被肉搜资料和外貌、遭受排山倒海的恶言诅咒,再升级到纠众施压炒鱿鱼,这不是21世纪大马公民的素养,更像是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呜呼哀哉!


    公民教育课的知识,怎么在他们身上就就无法体现了?看来现今的人不缺什么,只缺理性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在我们国内所谈的公民教育,普遍是通过教学上的灌输,使个人了解身为公民,如何与外界尤其是我国多元社会取得联系,以达到拥护民主和谐、尊重法治的崇高目标。

    说白了,就是教育下一代如何融入这个社会中,在不忽略自身权力、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度中,去剖析这个社会的结构,知道不同族裔、宗教社群的文化独特性,以符合一位马来西亚公民的基本要素。

    国家需要改革

    在这个脉络下,公民课就必须触及一些被这个社会认为敏感的课题,宗教、族群、性别辈分、文化,而不是把相关课题扫进地毯下,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行消化,把不解转换为误解。

    但回到施教层面,老师该怎么谈、学校有什么立场、家长又怎么看待教学内容,甚至是否会被有心人借题发挥挑动族群、宗教的敏感神经,都是“教与学”双方面应该拿捏的。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是的,时代变了,社会也变了,国家需要改革,公民素养正是立足现今社会之本,只有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才可能负责任地回馈社会。

    从今往后,但愿少一些“横行一族”,多一些具备批判思维的理性公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