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Like周刊

手集团

福刊

文 文 文

【挺文艺,保传承】手集团:没有谁想要放弃!

“我们的生活不能太安逸,否则会缺乏创作泉源和灵感。”创办人吴圣雄如此说时难掩五味杂陈的感慨,但,内心深处是清明的。有谁会敞开心胸迎接磨难呢?从创办至今23年,磨难和挑战不曾少过。它是马来西亚第一个自资的全职专业敲击乐团,1997年创团,一路走来,资源匮乏,自力更生,凭著高超鼓技,创新演出,逐步建立品牌,打开知名度,进而走向国际舞台,为马来西亚争光。
 
”是马来西亚的文化艺术品牌。尽管它已扬名海内外,在表演艺术界享誉盛名,但,始终没有获得政府或大财团的长期资助,所以它长年以来主要是靠商演和教学,及慈善演出来维持营运资本。商演难免有淡季,可想而知,的营运资金是常年处于不稳定状态。然而,冠状病毒的威胁却是真正棘手,考验的何止是鼓团的生存能力,更是考验团员的心志。

 
若按照2020年的行程表,有四个国际邀约,包括美国巡演、上海、欧洲、杜拜世界博览会。全球疫情风暴席卷而来,所有海外演出不是取消就是遥遥无期展延,叫人措手不及,一时难以适应。耗费三年时间筹备的美国巡演,订期3月21日上演,不幸碰上3月18日行动管制令,这项巡演已近在眉睫,却望门兴叹。
 
圣雄指出,“当时美方建议延期到九月,但,疫情严峻,恐怕不乐观。由于演出日期难以确定,我们被逼要另筹一笔运输费,把已运到美国的乐器全部送回来。”疫情带来的不确定,令本性乐观的圣雄变得谨慎,扑面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停摆“,演出喊停,没有商演、无法到学校教课,意味著收入被切断。声量洪亮的圣雄说,“在水深火热时,我们不能穷乐观,乐观解决不了问题,我们须要变通去适应艰难时刻,因为团队的存亡最重要。”

手集团创办人吴圣雄
手集团创办人吴圣雄

 
“我是的主脑,我得跟每个队员沟通,我们保持每个星期开会,我每一天跟个别的队员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我感受到当管制令拖得越久,他们越担忧前路。”在关键时刻,圣雄压根儿没有解散组织或转型的念头,他说,“我们的团员都是专业鼓手,有一位鼓手从12岁开始跟著我学打鼓,现在已四十岁,有的已做爸爸了。击鼓是他们的事业,也是他们的专业,怎么能放得下呢?“
 
疫情爆发之初,圣雄接到机兴海星基金会主席郑秉吉的慰问电话,告知当下的捐款需要转移给前线医护人员,希望他能体谅。不久之后,对方再次来电,有感而发地说,“团员是经过岁月磨练而练就为专业鼓手,他们跟前线人员一样重要。”放下电话后,圣雄默默流下男儿泪,仿佛在乱世洪流中找到知音,团员们的努力有被珍惜、被尊重、被看到。
 
疫情期间,在小曼老师的牵线下售卖口罩和防疫清洁用品,庆幸一家厂商大量购买,所以有了一笔可观收入。随著资金吃紧,13个全职人员薪资减半,只剩下一两千令吉的收入难以维持家计,所以有的鼓手去餐厅兼职端盘子,有的涉足餐饮业。艺术工作者“不务正业”,有的团员难以适应,放不下身段,圣雄感概地说,艺术工作者要学习能屈能伸,磨难是暂时的,艰难时刻终将会过去。


 
艺术这道路走得这么艰辛,团员们还要走下去吗?疫情期间,当团员在家持续练习,邀约80个鼓员各自在家打鼓,剪辑成视频,互相打气;团员设法在ZOOM上持续教导学生打鼓;创作热情不灭,跟马来歌手Zamzurian Zahari合作创作歌曲 Satu 1……,这些举动已释放一个明确讯息,没有谁想要放弃。
 
经历疫情关卡,圣雄的心见清明,信念更笃定,目标更明确。人心同在,天无绝人之路,他感到幸福的是,与团员们风雨同路,共同面对逆横,这一难关必能跨过去。在他个人而言,步入五十知天命后,他更想扮演“媒人”角色,结合各方杰出的艺术家,充分展现马来西亚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养分与人才。

 
他坚信多元、包容是艺术的本质,因而的鼓乐已跳出传统中华文化的框架,不断往多元艺术文化深耕与交织,探寻和开发各种可能的艺术火花。也因此打响名堂,站在世界各处都能突出自己的名字和特色。

团体名称:
创办年代:1997年
创办人:吴圣雄
艺术类别:跨族群文化交流、敲击表演、策划专场演出、中学廿四节令鼓教学


供稿:大阳光圆梦基金、元生基金会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手集团

福刊

相关文章

艺文导报|手集团岁末演奏会 大地狂想曲鼓舞响万里

◤艺文导报◢水土方乐团环球乐迹 跨四海汇八方

◤艺文导报◢空中舞蹈鼓艺《SAKTI》创新刺激!

◤艺文导报◢Ondo! 烁!手碟演奏会

手集团25周年巨作 《鼓典南洋》下月登场

◤心见闻◢云集正能量 “雷动”十月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