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世后,其中一个让新手妈妈困扰的就是肚脐问题。常见的问题有肚脐肉芽肿、肚脐感染,或是肚脐周围有黄色分泌物,甚至发出臭味。
家医科医生刘保良指出,肉芽肿为脐带组织在脱落过程中,受到感染或结痂不顺利,而在肚脐处形成潮湿的肉芽组织,有分泌物而造成肚脐潮湿且有异味。
刘保良建议父母要彻底拭净肚脐周围分泌物,尽量让肚脐、脐带保持干燥,如果发现肚脐湿润、有分泌物或沾到排泄物,应随时清理,尤其洗完澡一定要消毒肚脐。如果肚脐比较湿润,分泌物多、散发臭味,或肚脐脱落后还看到里面有红色小肉块,就应该求医检查,一般使用药物涂抹、烧灼治疗即可解决问题,仅有少数需要手术治疗。
另外,脐疝气也对父母造成不小的困扰,由于胎儿在母体内靠脐带获得母体养分,但婴儿出生后,脐带逐渐脱落,原本脐带通过的腹壁通道也要关闭,肚脐疝气是此通道关闭不全,一旦腹部用力尤其是哭闹时腹压上升,肚脐便膨出,膨出的肚脐外面包覆一层皮肤,凸出物里常含有腹内器官。
幸运的是,脐疝气很少会造成肠阻塞,而且随着成长,多在一到两岁前疝气自然改善,遇有此问题,家长可将疝气轻推入腹后用小块纱布和弹性绷带固定。除非症状持续到2岁以后,或膨出的肚脐在1至2岁时持续增大,甚至是肠子扭结让宝宝腹痛呕吐,才需要手术治疗。
整理:金太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