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佩瑶:限用塑料,到底有多难?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高佩瑶:限用塑料,到底有多难?

    塑料污染的课题,最近又浮上台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雪州政府在疫情笼罩一年后,又重提减塑政策。早在希盟执政期间,雪州和槟城就先后落实购物征收20仙塑料袋费、管制餐饮业塑料吸管使用政策等。但一场疫情下来,所有政策归零,大家又重回塑料生活。

    疫情期间,塑料用品的需求飙涨。在治疗和防疫跟前,口罩、手套、防护衣及医疗用品需求量庞大,加上行动管制和居家生活下对外卖叫餐、打包及网购增加,而避免交叉感染风险改用独立包装和一次性塑料用品更成为生活日常,塑料垃圾有多庞大,可想而知。

    疫情间塑料消费和废弃有多大?联合国的数字指出,疫情期间全球每月的口罩与手套消耗量高达1290亿及650亿个。同样的趋势也出现在雪州,单去年征收到的塑料袋费用就高达638万令吉,相等于3000余万个塑料袋,是疫情前的好几倍。塑料污染的威胁又涌到脚下。

    无法控制环境变化

    只是,疫情当前,病毒比洪水猛兽还凶。在别无其他有效隔绝病毒及降低感染风险的替代选择之前,限制大家使用塑料,谈何容易?更何况,塑料的危害效应看不到摸不着,短期间也感受不到,一旦夺命危险紧急杀到眼前,两掌一摊,救急优先。限塑的第一难,就在无法控制环境变化的时不我予。


    限塑政策的矛头,总是向着消费端,好像塑料污染问题的罪魁祸首是平民老百姓!但实际上,塑料垃圾的前三大贡献者是包装业、建筑业和纺织业等,减少家庭废弃只不过杯水车薪。回过头来逐站追溯整条生产链,那才叫可怕。

    衍生另个课题

    从消费端往回看,塑料从制造、加工、运输、包装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涉及原料供应商、塑料制造厂、加工及包装厂、运输业等整个塑料产业链,那可是一盘掷地响亮的经济产值。别的不说,单就最前端的塑胶原料,都来自石油工业,塑料消费市场动一动,牵动的是国家经济动脉和政治结构。限塑,能不难吗?

    从消费端往下走,塑料废弃的处理系统七零八落,惨不忍睹。消费者用完随手一扔,或垃圾桶,或资源回收箱,之后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因为资源分类与回收系统的不便利,很多时候分了类装上垃圾车,也都全部进了掩埋场。

    你说消费者懒,但在高压忙碌工作后,谁不希望生活省时方便?如果减塑生活更便利又优质,没有人会想用塑料产品。只是,在现代消费社会的捆绑下,消费支撑起你我的日常运作。这个结构不变,就算塑料消失了,依然有纸、玻璃、布和其他材料的大量消费,到时何止是海洋和动物受害,还衍生资源枯竭、毁林、土地破坏……等环境挑战,那又是另个课题。

    如此这般,一言难尽,减塑,能不难吗?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