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现场◢华文教育招兵买马 师范学院等你来申请!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学习现场◢华文教育招兵买马 师范学院等你来申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这几年,师范学院中文组讲师积极呼吁华人子弟报读师范学院,而华小师资问题,向来更是不断被报导、教育界人士积极探讨的话题,如今的我们即使在各方面已处在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唯独华小师资这件事的进展依旧相当缓慢。《中国报》“”与董连续两期刊载曾在师范学院就读,如今已执教鞭的年轻华小老师,撰文分享读师范的经验,藉此鼓励华人子弟,在升学道路上,有多一个升学管道为参考,期许他们为自己也为华文教育的未来,做一分努力……

    洪安妮老师:

    勇敢申请师范学院!

    成为教师,是我想都没想,梦都没梦过的一个行业。这个选择对当初18岁的我来说,是我称之为“懵懂的选择”。高三一毕业,整个人一瞬间处于茫然状态,对于自己的未来突然间觉得不知该何去何从?不知未来该朝哪个方面发展,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什么有兴趣,不知道的事情很多。就在这许多不知道的状况下,我懵懵懂懂进来这将会是改变我人生的师范学院。

    我非常庆幸一开始的懵懂并没有演变成厌恶,怨恨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在学院这五年,是我茁壮最快的五年。除了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到学校进行实习,我们还需要不断突破自己。这五年里,我第一次尝试了做大场面的司仪、参加辩论赛、做比赛裁判、举办朗诵比赛、新春晚会,参与各种不同类型营会,给学弟妹讲座,参与戏剧表演,手工制作等。

    蔡予宁:我不敢说这是我很大的变化,但已突破之前人生那自卑的障碍。这五年,你问我搞懂了什么?我会说,我清楚自己了也让别人看见了我。
    蔡予宁:我不敢说这是我很大的变化,但已突破之前人生那自卑的障碍。这五年,你问我搞懂了什么?我会说,我清楚自己了也让别人看见了我。

    成为独当一面的人

    对我来说,这五年除了所学到的知识,最宝贵的是塑造了我的自信心。从一开始站在台上连话都说不完整,一呈堂就发抖,到如今能够滔滔不绝说话。这五年,我的自信也在增长。除了自信,经过五年培训,解决事情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沟通技巧等都有飞跃的进展。


    在读著这文章的你,如果也有教师梦,却害怕自己无法胜任,那你一定要敢于踏出第一步,报名成为师范一员。因为,来到这里你会发现,你所担心的都会被一一克服,在这里,只要你愿意,你有许多机会吸取各种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

    直白一点来说,在这个能力能够被培养的地方,更可贵的是五年冲刺到最后还依然坚持最初梦想的人。五年的旅途,难免会遇到中途下站的人,也会遇到想下却不敢下,直到到达目的地后毅然决定离开的人。

    所以你正在考虑的各种认为自己缺乏能力可能不适合,比起你拥有的梦想,那些都不算什么。勇敢提出申请,在五年的旅途抓住任何能够完善自己的机会并坚持自己的梦想,那么到达终点站下站的你一定是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你。

    文:洪安妮(峇都依淡华小)

    陈嘉怡:要有自己的想法,然后付诸于行动、告诉自己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接纳他们的差异。

    陈嘉怡老师:

    教育是完善自我的事情

    距离2011年入学已九年时光,后来跨出师范学院,迈入小学执教四年,我一直在想,五年的师范教育究竟给了我什么?师范学院的第一年,我怀著对教育的憧憬,从体制外的独中转轨进入体制内的师范学院,遭遇语言、学习和文化上的差异,被现实中的教育集权化给震撼了!

    当时,师范学院给我的印象就像大型的管制中学,充斥琐碎条规。从衣著仪容、日常进出院校需要打卡记录、周末回乡需获得舍监的签名许可、学院外出的学习活动需一系列正式公文信件、每日早八晚五马拉松似的上课时段,乃至每学期的选修科目都由院方所掌控。

    体制内林林总总的繁文缛节和缺乏弹性的学术风气,让我时常介怀环境的限制而苦闷不已,曾一度想收拾包袱走人。学期结束前,幸得恩师开导,让我明白,在臃肿的体制内要改变群体是很难的,但通过群体改造来改变个人,再由个人去散发魅力来影响群体是教育的重点。

    第二年,我跟上了师范学院的学习节奏,受到华文组的熏陶,爱上阅读、开始认真思考教育是什么?儿童是什么?要培养怎样的学生?要当个怎样的老师?于是,我开始与同学一起参加教学研习营、儿童阅读营、公开课。周末甚至学期假期,我与华文组学员进入校园举办阅读营,或是与学习同伴参与社区关怀工作室的社区活动、讲座、书展。相较于平日待在学院里学习必修的学科,我在课堂外的学习,使得在课堂内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更扎实,体会也更深刻。

    也是在那一年,我把阅读和课外学习活动当作是学习途径。

    第三年,我适应了师范学院的纪律步调。在不同时期接触和参与学院所举办的州际和院际集体活动与表演,开始为应试学习补上色彩。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参与师范课程所设计的户外学习活动,像是制服团体营、自然生态生活营和海岛体验营,都让我对前两年枯燥的师范生活有了另一番注解。

    对陈嘉怡老师而言“教学相长”意思是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对陈嘉怡老师而言“教学相长”意思是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接受差异尊重差异

    同时期,我迷上儿童文学,投入绘本、儿童诗歌、故事、小说和文学理论的怀抱,随著华文组讲师与学长姐牵引,踏上学习队伍的列车,往儿童的精神世界漫步走去。我与同学一起读起了洛克、卢梭、杜威等大师的教育著作,发现儿童不仅仅是一张任由成人涂画的“白纸”,而是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也读起了儿童文学,尝试贴近儿童心灵最敏感处,体会儿童的欢愉和哀愁,走进他们的内心。

    教育理念的洗礼和文学的滋润,让我学会用新眼光看世界和生活,敞开心门接受新观念,学习在师范学院多元文化的教育体制中接受差异,尊重差异。

    师范第四年和最后一年,菜鸟教师战战兢兢进入校园实习,算是执教前试水温,磨练教学技能,学习考察学情。实习前,已为自己做了心理建设。我告诉自己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不要被学校的制度标准化,要有自己的想法然后付诸于行动、告诉自己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接纳他们的差异、告诉自己不要为了教而教,应该把任何的教育行为围绕在孩子身上,以他们为主。为期一、二、三个月的实习期,面对活生生的学生,日日夜夜必须做足课前备课,尽管有备而来,但在真实课堂中的大部分时光总是状况连连。

    回忆最后一次实习的最后一堂课,我给学生上了一堂写作课,不一样的是,这是一堂作后讲评和评改课。课堂一开始,学生从我口中得知今天又得写作的时候,连连发出哀怨的声音和皱著他们的眉头。倘若我是他们的一员,我也会和他们有同样的感受吧。课堂开始,我让学生朗读了两句话: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学生语毕,我问:“从你们朗读的这两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说:“写完一篇文章要重复读。”

    有的说:“要读很多次,然后修改。”我继续问:“为什么要做修改的功夫?”

    当下,透过学生的目光,他们的潜台词是:“因为老师叫我改,所以我就改。”下一幕,通过演示文稿,白板上出现了以下的画面:

    学生看了图后,我再问:“知道怎么才算是完善吗?”课室先是静了下来,然后他们有的回答:“就是要不断进步。”有的答:“是要做得更好。”我再问:“你们知道要怎么样做,才能做得更好吗?”停了一下,学生耸耸肩,摇晃著小脑。于是,我让他们想想之前朗读的两句话和这张图,到底想传达什么意思?

    一分钟过去,班长说:“要修改。”其中一位同学说:“要不断修改,就好像那个看了文章两百多遍,修改了三十多次的作家一样。”该同学话说完,大家的目光都好像懂了修改的意义,评改课就开始了。

    “教学相长”意思是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这堂写作课和实习生涯给我的启示:修改是为了展现更好的一面。通过不断修改,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生活、学习、写作,教学亦是如此。

    回忆从第一次实习到最后一天实习甚至更远的教学路上,整个过程就是碰壁、反思、思考、修改、调整。任何修改都必须靠积累与自我的醒觉,唯有不断审视自己,才能让教学渐入佳境,才能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再次问回自己,五年师范教育究竟给了我什么?

    我认为师范教育教给我的是自我教育,而自主自觉是关键——教育是完善自我的事情。

    文:陈嘉怡(雪兰莪安邦二校)

    蔡予宁老师:

    当我遇到学霸时

    一开始,我非常抗拒老师这行业,抗拒到师范学院念书。一想到,我的生活圈子从小学到老都被禁锢在了学校里,就浑身不舒服。因此录取前的面试考核时,我说的话应该五只手指算也绰绰有余。当被通知成功被录取,大家都说:“哇,好厉害!这一届只录取十位主修华文的同学呢!”但其实,独中生申请师训更容易,并不是我多优秀。当进入这所大学,签了合约,中学时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憧憬一一被戳破。

    中学时的我不曾觉得自己多幸福。到了学院,我才发现以前中学的校舍是天堂。就说上课好了,以前能舒服吹著冷气上课,在学院则每天流著汗上课,还得穿长裤长裙。周围没风扇吗?有的,但每间课室至少有一把风扇是坏的,他们的风扇是装在墙上的,中间的同学根本感受不到凉意。所以我们班是以抽签安排座位,看谁那个星期没受到上天眷顾,坐在地狱位子。

    如果要说学院的不好,三天三夜都不能说尽。但我们不能老活在埋怨中,总要敞开心扉接受生活中的一切。渐渐地,我找到在学院里的意义。那便是华文讲师的专业,打开了我对教育的视野。在无数个傍晚,当我独自撑伞,小心翼翼踏著那下面满是积水的瓷砖,从课室走回宿舍时,心里想著:要不是华文组讲师,我觉得这五年我是白白浪费了。虽然没有电影里大学的场景,但我得到了求知欲的满足感。

    从一开始见到讲师,觉得不屑,到认为对方高高在上,最后变成亦师亦友。讲师给予我们的不只是知识、能力上的提升,也给了我们关怀与照顾。要说这五年学了什么?很难一言道尽,因为涉及许多。在立卑阿富珊师范学院,每位华文讲师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都同样有渊博的学识,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总不断地学习。

    为了感谢讲师的教导,班上举办了谢师宴,也拍下这张毕业前的大合照。

    我成为更有主见的自己

    我想与其他大学不同的是,我们都是小班制,例如我们班就只有10个人。有些讲师常让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对方的见解给予回应,因此你必须动脑筋。当然,有时你提出来的方案,会给别人质疑到感觉处处都是毛病。讲师这时候就会说话了,对我们刚刚的讨论做出点评。

    记得有一位讲师秉持的一个信念:“当看到问题时,不要轻易否定掉一件事或一种做法,应该要分析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她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而是帮助优化。有些讲师他说的话不断冲击你旧有的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因此把他的话全记录下来,回去再琢磨。常有人说,讲师嘴里的教育太理想化。但至少我看到了理想中的教育面貌,给了我目标去追求。

    除了讲师,还有我班上的9位同班同学。我自认以前是个没主见的人。我班有些人积极参加关于教学、阅读的活动。我也想融进班级社群里,不想被孤立也跟著去了。结果一去就回不了头。到现在我们还是常一起出席讲座,协办推广阅读的活动。

    我的班我认为集合了好几位的学霸!这些学霸都来自国中(千万不要再认为独中生华文就比较好)。他们一进来就是对古诗词、名著、古代历史都有很深的了解。讲师背诵前半句古诗,他们就接下去了。我只有干瞪眼的份儿。他们的思辨分析、组织、反思能力等让我敬佩,以前常常在课堂里辩论得不可开交。我们班之所以能一起进步,要多亏这些学霸,把我们都拉拔上来。直到毕业,群组里也常讨论一些文本解读、教学法的看法。

    以前浑浑噩噩混了小学、中学,不清楚自己搞懂了什么?但回首师范大学的五年,我敢说我看到了自己的变化——从没主见、没想法、对什么事情都不积极、胆小的人,变得敢站在前面清楚说出见解与想法。我不敢说这是我很大的变化,但已突破之前人生那自卑的障碍。这五年,你问我搞懂了什么?我会说,我清楚自己了也让别人看见了我。

    文:蔡予宁(雪兰莪万挠爱美乐华小)


    组稿:  编辑:吴鑫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