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佩瑶:他们没有钱,但活得自在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高佩瑶:他们没有钱,但活得自在

    疫期一年余,很多人都活得艰苦;苦的源头,大都来自于钱,承受不了车贷、房贷、保险费、房租、水电网络费、日常开销、卡债等等压下的生活重担。没有钱的险恶,有时候比病毒还凶!可是,就有一群人,疫情下没有钱,也可以活得很自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上周五北上某小镇闲逛,在巴刹巧遇一对年轻夫妻。夫妻俩原是白领阶级,在大公司打拼,名成立就,累积财富买车置产。几年下来,他们被无日无夜工作赚钱还债买东西的日子搞得很累,于是卖了房产还清债务,轻装上路,以打工换宿的方式旅游各地。我就是在台北一个自然农园遇见他们。

    回归简朴生活方式

    这段轻松自在的游历,让他们发现这世界原来有金钱物质享受以外的生活选择,还有很多自给自足、为社会及环境默默耕耘的人。回马后,夫妻俩离开吉隆坡,来到小镇,在朋友的帮忙下找到一小块森林,搭建起自己的山居。

    山居生活很简单,有一间由小寮改建的小屋,屋子四周种满无毒蔬菜、水果和药草,还有一个土窑。三餐生柴火煮自己种的菜,有时候烤烤面包、做做pizza,吃剩的厨余就做成堆肥。想吃荤食时,就到小镇巴刹采买。蔬菜有剩余时,就做成腌菜或果酱,再搭配天然发酵的面包,发到社交媒体群里售卖。

    闲时邀约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餐,彼此共享收成,或参与一些对社会和环境有意义的活动。他们的生活很简朴,没有债务,也没有过多的物质欲望。疫情期间,自给自足,反而感受不到疫情下的压力、焦虑和煎熬了。


    这样的他们,不只两人,还有千千万万人,以回归简朴的生活方式,抵抗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不公义。最早的简朴实践浪潮可追溯到六七十年代的欧美,一群反物质主义的中产阶级退居城市郊区,实践极简生活。来到今天,面对低薪、过劳、通货膨胀、就业不稳定、生活质量低劣及环境破坏等压迫,不少青年开始选择另一种逆主流却更有意义的简朴生活,来抗议社会的平等。

    除了他们,有人每天以翻垃圾桶和快餐店剩食解决三餐,来抵抗食物的浪费;有人在路边与游民一起生活,来抗议都市的高房价;更多人经营自己的小cafe,搭建同道知识、经验和理念共享,支持友善农产品、天然食材及零包装,以及售卖各自手作产品的交换平台。

    你说,那与祖辈辛苦农耕的贫穷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祖先们农耕是为了累积财富、过上物质享受的“好日子”,而他们农耕不为逐利,而在保障食物安全、环境保护及心灵富足。一个是陷入追求财富的恶性循环,另一个是摆脱财富的束搏。目标不同,结局也就不同。没有钱的生活,他们过得很自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