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CCB◢输入病例上升 惊现“第3波发展趋势”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国CCB◢输入病例上升 惊现“第3波发展趋势”

    19日讯)境外输入病例近日逐步上升,似乎有朝向第三波发展之势,专家预计上升趋势会持续,但目前无须禁止病例输出国的入境航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近期的冠病数据显示,每天平均有10至30多起输入病例,当中不少来自印度、孟加拉、印尼及菲律宾等客工来源国。

    樟宜机场(《联合早报》档案照片)
    樟宜机场(《联合早报》档案照片)

    《联合早报》的统计也显示,4月4日至17日这14天的330起输入病例中,有147起从印度入境,比率高达45%。昨天再有22起输入病例。

    一年多来的境外输入病例曲线图显示,每日数字从3月底开始逐步攀升,将这类病例推高。此前,第一个输入病例高峰是在去年3月疫情初期,第二个高峰是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之间。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专科医生梁浩楠昨天受访时说,目前的境外输入病例有增无减,南亚的疫情也来势汹汹,境外输入病例预计还会继续上升,但现在把这个趋势称为第三波高峰还为时过早。


    他说:“移民与关卡局和卫生部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病例越多,假阴的可能性就越大,进而造成一些病例流入社区,这是不可避免的。”

    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教授说,一些亚洲国家的疫情情况恶化,入境的旅客也因此携带病毒。

    据报道,香港民建联议员、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主席葛佩帆要求当地政府收紧入境措施,考虑暂时禁止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地的航班,及曾在上述地区逗留人士入港,以防再有变种病毒流入香港社区。

    张毅颖指出,香港这么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要仿照还得考虑经济后果。不过,张毅颖认为,减少境外输入病例流入社区是办得到的。

    他说:“我们可以通过更严格的隔离安排,例如将来自某些地区旅客的隔离期从14天延长至21天,最大限度减少境外输入病例对社区的影响。”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一些客工群体的居家通知期已经延长。今年1月6日起,人力部规定所有入境并打算住在宿舍的客工,完成14天居家通知后,还须在指定设施接受额外七天检测,才可入住宿舍。

    这项规定从2月5日起进一步收紧。建筑、海事及加工业新抵境的工作准证和S准证客工,也得到指定设施接受额外七天的检测。

    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方案主任林方源副教授说:“虽然境外输入病例出现上升的趋势,希望这不会成为另一个高峰。”

    林方源说,如果病例数量不断增加,公共医疗体系处于紧张状态,暂停高发病率国家的航班总是一个可考虑的短期选择,不过,目前公共医疗体系情况还好,加护病房床位以及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充足,无须过于担忧。

    更多人回公司上班 导致社区病例增加?

    近一个星期,社区病例增至七起,无关联病例也增至四起,受访专家认为,这与本月5日开始允许更多在家办公员工回返公司上班是否有关,还言之过早。

    从本月5日起,政府不再强制要求雇主实行分组办公安排,有最多75%的职员可在任何时候回返公司上班,高于之前的50%。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专科医生梁浩楠则认为,社区病例的增加与更多职员回返公司上班的新安排无关,目前也无须收紧这项新安排。

    “社区病例增加,可能因为病毒已经变异,以适应环境,或者是办公室的疫情管控措施有所松懈。”

    他说:“被感染很多时候是偶然的,我相信并不是因为75%员工都回去上班,但我们不能对防疫措施松懈。”

    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教授指出,现阶段把新增的社区感染群归咎于近日允许更多员工重返工作岗位的安排,还言之过早。

    张毅颖说:“目前我们只看到了两天的数据,星期五有两个病例,星期天有四个病例。无论如何,我们也预计社区病例之间会有关联,国立大学的研究员在工作场所感染一名职员,但另一个有关联的病例实际上是一名亲属。”

    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方案主任林方源副教授认为,社区病例增加并不会阻碍员工回返公司上班。“但我们须要保持警惕,坚持戴口罩、洗手,并在工作场所和上下班途中保持安全距离。”

    来源:《联合早报》

    ↓↓相关新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