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史光宏:生命里不仅有成绩,还有动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郭史光宏:生命里不仅有成绩,还有动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家长只把孩子的分数和排名作为评价的对象。分数稍微高一点,或者排名稍微靠前一点,就是‘好孩子’。教师即使没有家长那么赤裸裸,差不多也是这样。归根结底,这种观点的背后,存在着认为毕业于‘好的大学’、在‘好的地方’就业就会得到幸福的想法。

    ——日本心理治疗师河合隼雄

    “我恨学校。我恨它远甚于世界上的任何东西。甚至,更加严重……学校毁了我的生活。”这段话,出自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多多。

    因为成绩,他在学校留了两级;因为成绩,他在班上几乎没有朋友;因为成绩,父母带他看了成千上万个医生。他说:“我很想学习,但问题是,我做不到。我对这一切不感兴趣,就这么简单。”


    这个孩子,真如其学业成绩所示,一无是处乃至无可救药吗?不是的。

    他讨厌学校,但喜欢爷爷老莱昂的储藏室。学校的气味让他作呕,但储藏室的污油、润滑油、电热器、烙铁、木胶和其他一切气味,都让他精神振奋。他享受在里头敲敲打打,把几块木头打磨成一件小家具。七岁的时候,他甚至还画出了一个剥香蕉皮的机器图纸。

    对多多来说,自上学以来,只有上幼儿园大班那一年是幸福的。

    那一年,多多遇见了玛丽老师。她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自己织的毛衣,佩戴着自己做的首饰。每天,她会从家里带一些新鲜的小玩意儿来课堂,领着小朋友一起动手做。她说,成功的一天,就是我们创造了某些东西的一天。在多多幼儿园的毕业成绩册上,玛丽老师写道:“这个男孩子有漏斗般的脑袋,仙女的手指,敏感的心灵。一定可以教育成材。”对此,多多说,“那是我有生以来,也是最后一次,国家教育体制内的成员没有抛弃我。”

    后来,因为体育课上的一次事故,多多被退学了。

    这一回,还是成绩的关系,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他。爸爸妈妈急得抓狂,互相责骂;一向慈祥和善的爷爷也忍不住火冒三丈,声色俱厉。一次偶然,落寞的多多随手翻着信箱,一份学校简介吸引了他。那是一所技术高中,照片上的学生没有坐在课桌后面傻乎乎地微笑,而是在玻璃暖房中给植物换盆,在工作台上锯木板。他们没有微笑,却神情专注。多多心中一颤,却因自卑而不敢行动。

    后来,在爷爷的鼓励下,多多终于给那所学校寄了一封信:“我希望被你们学校录取,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学习成绩实在是太差了。我看到你们学校的介绍上有机械工作室、木工工作室、计算机房,还有一个温室,等等。我想生命里不仅有成绩,还有动机。我想来格朗尚是因为,我觉得那里会是让我感觉最幸福的地方。我不是很胖,有35公斤的希望。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一部法国小说,安娜嘉瓦尔达的《35公斤的希望》。不到五万字的篇幅,把一个被主流教育体制遗弃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读来感触万千。当我们只用一把尺来衡量所有,符合标准即为好孩子,不合标准就是坏孩子,多少本该怒放的生命就此提前枯萎?想起爱因斯坦的话:“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树能力来评断一条鱼,它将一辈子相信自己是个笨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