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史光宏:推动教改先把书读起来!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郭史光宏:推动教改先把书读起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们现有的正规学校教育体系最大的问题就是培养了一堆不爱学习的大人(应试文化必然的结果),然后,现在要这群不爱学习的大人重新学习,显然不是易事。可是,教改要成功就要人人学习,而且要从大人(校长、教师、董事、家长等)开始做起。一则做为榜样,二则自身也能与时俱进,三则为持续推动学校教育变革带来动力。”——马来西亚教育学者黄集初博士

    朝著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部近年来陆续推出各种政策,如:小学标准课程(KSSR)、高思维技能(KBAT)、21世纪教学法(PAK21)和课堂评估(PBD)等。实际上,这一系列措施是一整个配套,各司其职而又环环相扣。

    首先,小学标准课程指向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其中就包括了重点之一的高思维技能。想培养高思维技能,课堂就得落实21世纪教学法,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而要确保教学过程的效率,就需要课堂评估来调整教与学的策略。简单来说,课程为我们指明方向,教学带我们走向目标,评估让我们知道身处何处、距离目标还有多远。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依旧把焦点放在应试,继续抱著标准答案进行填鸭式教学,高思维技能只能是空中楼阁,而课堂评估也只会流于纸上工程。说实话,这些进步的理念讲起来动听美好,做起来却举步维艰。今日的父母师长,求学生涯主要都在应试文化中度过。如今要他们以21世纪的崭新观念改革教育,其难度几近于无中生有。我们无法依靠过去的旧经验完成新时代的转型,只能在持续学习中破旧立新。


    教育部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几年前推出了“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LC)的政策,要求学校定期安排老师们进行专业交流。客观上,这项政策的理念是好的,希望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由于大环境本就缺乏终身学习的文化,共学很多时候都只是为了做而做。要么彼此聚在一起吐吐苦水,要么随意安排几场讲座过过时间,完成报告就算交差。

    与其对这项立意良善的政策消极以待,不如好好利用,让真知灼见进入教师的视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启蒙。具体可以怎么做?很简单,开展教师读书会。校方可以先圈定一本好书,老师们人手一册。然后,安排每周一次一小时,每次聚焦特定章节的共学时间。首30分钟各自读书,划出有感触的部分;后30分钟小组交流,彼此分享划出的部分和感想。直到读完全书,再进行综合讨论,写下阅读心得。

    教师读书会看上去简单,但只要持之以恒,却能带来深远的改变。首先,它帮助教师在繁忙的生活中留出一段阅读时间,让新知有机会进入深层思考。此外,它为教师团队提供了专业交流平台,让大家围绕特定内容分享讨论。当老师们拥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彼此定期进行专业探讨,新思维、新观点、新做法就有机会被酝酿,教育创新也就有了萌芽成长的土壤。

    迎向教育改革,要能够看见问题、勇于面对问题,要具备开放心态、国际视野、未来思维。这一切都没办法凭空获得,需要学习,需要思考,需要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把书读起来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