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挑选罐头要把握“三心二意”原则,以及开封后务必更换容器并尽快吃完,才能吃得安心。

市售罐头食品可以贮放1~3年不会坏,但外包装却标示“未添加防腐剂”等字样,究竟为什么呢?
罐头食品制作,首先将原料经由清洗、蒸熟、装罐、填油后,再经真空封罐与高温高压杀菌,腐败菌被杀灭了,自然就不会坏,少了腐败菌,也没有必要再添加抑制微生物生长的防腐剂,因此,只要经过充分杀菌,保持密封的罐头食品,就不需要冷藏或添加防腐剂。
金属罐、玻璃罐、杀菌软袋包装等罐头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都具安全性,都能够安心食用。常见的金属罐有镀锡马口铁罐和铝罐,常应用在腐蚀性强的食品,且罐内多会使用环氧树脂等涂层做为保护,将食品与金属罐身隔开,因此,不必担心吃罐头食品的同时会吃下重金属。
开封后尽快食用
民众选购罐头食品时,要特别注意“三心二意”原则,“三心”是买得开“心”、身“心”健康、吃得安“心”;“二意”则是注“意”罐身及注“意”有效日期。包括以下两大辨识方法:
金属制罐头食品
若有卷封不良、生锈、罐盖或罐底有膨胀或凹陷等现象,主因可能来自罐头经碰撞产生破损或凹陷,空气进入内部导致细菌产生密封不完整的情形,罐内食品有微生物滋长的风险,建议不要购买也不要食用。除了检查外观,消费者可透过敲击罐身确认罐头的内部情况,若内部变质而有产气现象,敲击声会较为空洞;开罐后,可再观察罐头内的食物、汤汁是否有变色或不正常的沉淀现象?若有则不建议食用。
玻璃制罐头食品
通常瓶盖处有“真空安全钮”的设计,购买时可以试压瓶盖,若发现瓶盖浮起并且按压有声响,表示玻璃罐内并不是真空状态,不要购买及食用。
另外,许多人认为罐头食品放冰箱不会坏,其实罐头食品解除密封状态后就失去了“防腐”特性,加上没有盖子包覆,若再与金属容器开口接触,即使在冷藏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化学作用而变质。罐头食品开封后最好尽快吃完!剩余罐头内容物也要置换于保鲜盒、碗等其他容器,再放到冰箱中冷藏。

文/图:摘自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