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文:字游自在◢留不住只好记住 动画里再见萤火虫 现实中采录鸟鸣声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会员文:字游自在◢留不住只好记住 动画里再见萤火虫 现实中采录鸟鸣声

    余家和人生中首次观赏吉卜力工作室(Gibli Studio)动画是站在学院走廊里,他在高畑勋动画里再见儿时萤火虫情景,也在电影里回想家乡神秘传说,更在久石让配乐里感受乐和画的交融。这些年来,他亦走到了环境关怀音乐创作路上,不只走在城中一隅,也走进热带雨林,采集不同声景与原住民音乐,用以创作,也为记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免费注册为会员 一起点阅看好文★

     

    大马作曲家余家和2016年走入砂拉越巴南河岸原始森林。

    那一年,他还是大马艺术学院(MIA)纯美术系的学生,“当时,图书馆的电视机正播放高畑勋执导的《再见萤火虫》,我就这样站着,把整部动画看完。”

    这位美术学生第一眼就看出动画里,色彩、线条、人物表情,以及整体画面的生动,静赏过程中,他反思最多的是人与战争,“不论谁发动战争,我觉得,战争终究是邪恶的。”

    “虽然这部动画以日本为背景,然而,它讲的是人类共同的战争,老百姓都是受害者,当下最大感触是,为何要发动战争,赢了又如何,生命都已经失去了。”


    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作品,“我是蛮感动的,不过,不晓得当时是否有流眼泪,毕竟在大庭广众范围观看啊。”他之后买了影音光碟,以示支持,“还蛮常看的。”

    在这部动画里,萤火虫几乎贯穿整个故事,对他来说,戏里的萤火虫让他联想到人失去生命后的状态,同时,也使他忆起了童年时的生活常态。

    “那时,家里没有电灯泡,用的是煤油灯;也没有自来水,但雨水不受污染、河水清澈见底。”他家门前有条小河、有棵红毛丹树,“我都是从树上跳下河洗澡,在河边钓鱼、采野菜来吃的。”

    录音器材皆备,只为那被人们忽略的声音风景。

    这段趣味儿时生活发生在砂拉越诗巫西岸伊干江畔的双溪美禄(Sg. Bidut),更有趣的是,每天到了入夜时分,四周围便会出现萤火虫在漫天飞舞的情景,“煞是好看。”

    “除非雨天,否则差不多每晚都会看到萤火虫,不像现在如此罕见。”由于晚上缺光,他总会把萤火虫抓起来放进塑料袋或者瓶子里聚光,“点燃了暗夜里满室光亮。”

    萤火虫是他童年至美回忆,“直至三四年级搬离乡下、搬到城里后,就不曾再见萤火虫了,所以,特别向往有萤火虫陪伴的岁月。”天底下,有些事情无法留住,惟有记住。

    念美术学院时,在观赏《龙猫》后,爱上了运用动画中色彩与场景进行绘画创作。

    有了《再见萤火虫》深刻观赏经历后,他开始寻找吉卜力动画来看,从的《》、《红猪》、《风之谷》、《幽灵公主》再到《千与千寻》,他坦言,最常看的是《》。

    “在戏里,两姐妹在妈妈生病后,不是从城市搬到乡下吗?两个纯真小女孩之所以看见,使我想起家乡流传的传说,即是小孩较易看到自然界幽灵,一旦长大后,便失去这种能力。”

    “小时候,我对此说法深信不疑,因为长辈们都这样说。

    ”两姐妹生活场景跟他成长情景也雷同,“大自然充满想像,当乡里人面对不明白或难以理解事情时,都会用迷信解释自然。”
    久而久之,自然界于他确实存在着鬼神、幽灵等神秘色彩,“我就是在这样环境长大的,直到今时今日,未必再相信,但有时还是会怀疑。”

    “至于《》后,接下来几部意义深远的人和自然题材影响我至深,尤其《风之谷》,戏里小公主为了不再戴面罩避瘴气,一直寻找新鲜空气的方法与真相。”

    “对我们来说,呼吸好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当大自然受到污染、失去可呼吸氧气时,那会是怎样一个可怕状况……”
    从战争到想像到环境内容,他也对吉卜力工作室的音乐最佳拍档、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让的配乐留下深刻印象,对他来说,有时音乐反而比人物形象,更易让人回想起故事情节。

    “他的音乐与动画密不可分,人物和情节都是贴在一起了,所以,对我来说,他是名符其实配乐大师,有能力用音乐来讲述人物。”他能感觉到,久石让的音乐就是会叙事。

    曾与国家文学家沙末赛益同台演出诗与音乐,为生活受水灾影响的原住民筹款;也曾为他的马来诗词谱曲,并收录在《Created at Cripps》专辑里头。

    挽歌挽不回森之苍翠

    长期接触吉卜力动画、久石让音乐后,从大马艺术学院毕业的他,随后负笈中国西安音乐学院主修音乐,作曲是必修主课,也因此在日后启动了他用音乐为自然环境背书。

    自2013年到今天,他创作了约莫十数首以环境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当中,有2014年的《永恒的回声》(Echoes of Eternity),以及2015年的《傻姑娘与怪树》(Silly Girl and Strange Tree)和《赤道雨林》(Equatorial Rainforest)等等。

    由于作曲委约来自世界各国,其作品先后在英国、美国、奥地利、德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发表,“通常,相关单位邀约我写曲,我都会选择环境关怀作为素材。”

    “也有的邀约单位会指定方向,好比:香港中乐团就叫我创作一些跟自然有关的曲子,我便以砂拉越雨林为灵感,写出《来自大自然的声音》(Sounds of Nature)这部作品。”

    当中,在征得我国国家文学家沙末赛益(A. Samad Said)同意下,他为他创作的环境关怀诗歌《Gagak Parit》(英译版:The Dead Crow)谱上曲子。

    “2015年,美国邀约人为了一个环境关怀活动而需要一首曲子。”在接获邀约后,他有感当时印尼林火引发烟霾,殃及我国情况之严重,因而想起了沙末赛益的这首诗歌。

    他说,这首诗歌前半部有提到,在晨光中拥挤诊所里,看到退休人员在喘气和婴儿癫痫发作,“它描绘了环境遭破坏后的场景,环境坏了,人也病了。”

    “诗中也提到,此地是子孙后代唯一清净地方,我们不能愚昧地污染森林以致无法肥沃滋润大地。”他有感而言道,若然现在不好好守护这片自然,遭殃的便是下一代。

    “这首名为《Forest Threnody》(森林挽歌)歌曲在美国发表,女高音与合唱团以拼音方式把马来歌词演绎出来。”这烟霾、这诗、这曲,让他想起了《风之谷》……

    余家和遇见敬仰已久的珍古德博士,中为继程法师。

    落雁愿为珍古德栖平沙

    这段用音乐为环境说事的路持续走着,一路上,也让余家和遇上了国际保育传奇人物,这里所说的,正是英国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德(Jane Goodall)博士。

    “对环境议题敏感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她的故事。”时间回到2016年,当时二度来马的珍古德与继程法师进行一项名为“共生共善:善用生命、创新价值”对话会。

    他受邀在对话会中独奏,“我现场用箫吹奏一首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此曲跟大自然有关,描绘了水边雁起落飞翔的绝色美景。”

    演出后,他无法忘记与珍古德一段短暂却难忘的谈话,“原本,我还在犹豫是否要趋前跟她打个招呼,并表达我对她的敬仰时,她已经走到我跟前了。 ”

    激动万分的他听见她跟他道谢,他也发自内心回说:“乐意为您演奏。”当这位传奇女性出现在他眼前时,对方予他的感觉是个慈祥且平易近人的老奶奶。

    “她仿佛随时倘开心扉,让你走进去,完全没有隔膜;她同时具备独特气质,能释放一种和谐能量。”在彼此交流过程中,他亦发现到,她并不一味要别人听取她发表的言论。

    “当我不过有想要说话的动作时,她马上停下来准备倾听,还有,她聆听的恣态让人感受到她的乐意与诚意。”有鉴于此,他觉得,珍古德是一个习惯聆听的人。

    “我想,正是因为如此,她才会去聆听每一件事物、聆听自然、聆听黑猩猩,还有人与人的交流。”那一次与珍古德会面后,他毫不掩饰自己更敬仰和佩服她了。
    同时也更加坚定自己所走的路了,有言道,精彩作品源于丰富生活的积累,他为此更频密亲近大自然,更密切聆听绿色声音了。

    2019年去到砂拉越卡扬(Kayan)村落时,进行声景采集。

    原住民从不滥用森林这超市

    近年来,余家和曾领着美国大学教授与学生,也带着大马艺术界人士走进砂拉越热带雨林,“本来没有要做任何事,进去以后才发现自己要跟他们学习。”

    他所指的他们是原住民,他说,他们的生活跟大自然是贴在一起的,也延伸出一套跟大自然的相处之道,“我察觉到,他们不会大事开发、不会大量种植,更不会过度使用自然资源。”

    “所种的菜、所买的东西,只要够用就好,不会过度要求。”他形容,森林就是原住民的“超级市场”,“肚子饿了就到森林里采野菜或是打野猪,但绝不会滥采滥猎。”

    “他们不会猎杀一堆野兽来达到赚钱目的。”他直指,这跟我们追求物质欲望、心存贪念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总想要买很多东西、总想着生财发达,他们没有这种观念。”

    “也因为这样,当我们一行人进去时,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因为他们没有囤粮习惯。”与此同时,他也提及尽量不把城市人习惯带进森林里。

    “记得有一次,我们找来一个原住民厨师为我们煮食,完了以后,自然想要给他一笔钱作为回馈,却即时被原住民领队阻止了。”

    “他跟我们解释,该厨师是真心想帮我们的,若然我们以金钱来换取对方热情,是否意味着未来也用金钱来衡量彼此交情呢?所以,我们不应该扭曲人该有的纯朴本质。”

    生命中,每一次遇见都是一场学习,尤其在未知大自然里,人类需要学习的事情可多着呐。

    人类缺席后,鸟儿出席了,且尽情唱起歌儿来。

    白噪音为心灵洗白白

    每当身处热带雨林,余家和最常做的事情是采集声景,“由于森林遭到破坏,能收集到的声音逐年减少了,每一次,我都会回到同一个地方记录声音,看看有哪些声音消失了。”

    走出森林、走进日常的他,也不会错过机会发掘隐藏在日常生活各角落的美不胜收声景。

    他以雨天为例,“当雨滴声伴随着风声塑造一个舒适环境时,似乎为我们演奏一首小夜曲,催我们入眠。”他指出,这样的声音气氛便是白噪音(white noise)。

    美不胜收的声景藏在叶里草里风里……

    他说,白色之所以存在是所有颜色平均混合在一起,“在声学上,一段声音中的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内,其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即被称作白噪音。”

    “雨声、风声、海浪声、鸟叫声、虫鸣声、流水声,以及枝叶声都属于白噪音,而这些声音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安抚焦虑情绪,以及降低城市噪音污染对我们的不良影响。”

    在一年多疫情里,他无法出走森林,还是会走近居家咫尺之远的青草地采集声景,关于这些收录回来的声景,他透露,未来可以用来创作,同时也希望留住这些声音。

    “尤其这段期间,偌大草地上,人类缺席后,小鸟出席了,并且唱出美妙歌声。”他要把这一刻录下来,“否则人类重启活动后,就难再听见鸟叫声了。”有些事做起来看似细微之事,实则弥足珍贵,就像萤火虫的存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