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文:心见闻◢疫情无阻“艺”风起兮 小船启航颂劳动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会员文:心见闻◢疫情无阻“艺”风起兮 小船启航颂劳动

    2013年邦咯海岛节一件装置艺术作品《小船:向造船师傅致敬》 激发李慕义、周盈贞(Okui Lala)、高清玉、蔡德耀四人交流进而创作《劳动与重量》跨界交流计划。2021年让新作品带着四人走向人群之中,渴望与人产生未知连接的一条航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免费注册为会员 一起点阅看好文★

    渔船就像漂在海上的房子。

    海尽管再大,总会有可停泊的海岸
    海尽管再深,总有那等待发掘的海床
    想象却是无限,没有界线,也没有终点。
    劳动,以想象延伸
    利用身体
    编织那看不见,却巨大的空间;建造那沉重,
    却漂浮的空间
    劳动是征服重量的智慧
    劳动是建立群体的力量
    劳动,是一种信仰。

    劳动与重量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人类的行动与感受,从基本的求生行为到工艺、艺术创作,无不记录了人类“手”的进化以及对大自然的探求。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人们逐渐失去了对劳动的需求与渴望,对重量的感知也越发薄弱。在这个键盘可以解决许多事情的年代,工艺、艺术创作似乎仍在追求那最实在的劳动与重量,以及其背后所涵盖的信仰与文化。

    劳动与重量由慕义2013年邦咯岛海岛节的作品《小船:向造船师傅致敬》为起点。

    四艺术家跨界交流

    《劳动与重量|》跨界交流计划是由四位艺术家集体创作,探讨如何以展览为媒介,促使跨领域的交流、激荡与携手创作。


    这计划的发想则是视觉艺术家李慕义在的装置艺术作品《小船:向造船师傅致敬》,四位艺文工作者就此作为讨论基础而决定交流方向。“劳动与重量”就是四人在最初的异同表述中共同触碰且共识的核心主题。

    难得看到的邦咯岛新船下海仪式。

    该作品于2013年在第一届邦咯海岛节展出。李慕义在接触传统木造船厂后,对于造船师傅的劳动以及智慧感到震撼。渔船就像漂在海上的房子,但造船师傅凭着自身经验,在没有大型机械的协助下,完成了一艘艘让渔夫安心出海的大型渔船。李慕义收集造船厂剩余的木块作为创作材料,且尽可能保留造船师傅在手艺过程中留下的劳动痕迹,制成许多小船。

    李慕义收集造船厂剩余的木块创作小船。

    以网站形式记录保存

    《劳动与重量》作为一个起点,把四位艺文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其中包括视觉艺术家李慕义、周盈贞(Okui Lala),剧场导演蔡德耀以及艺术节筹划人高清玉,进而一起到驻地考察和创作。

    四人也从造船厂延伸到海上不同行业的发现,对“劳动”与“重量”有更广泛的讨论,透过各别不同的背景,强调交流、激荡、驻地创作的过程中去寻找跨领域更多的可能性。

    分隔各地的四人通过网上会议讨论创作和布展细节。

    在交流的过程中,四人除了针对作品上的讨论,也发现各自对于创作模式、创作过程、艺术行政、宣传文案等都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而其讨论内容将以网站的形式记录,以作为日后的参考案例。

    李慕义,马来西亚视觉艺术家。他的作品以材料的属性作为创作起点,并在创作的过程提出关联性的疑问。他的创作尝试以不同的方式转换现成品或工业品在现实生活的功能性与重复性,并且以雕塑、平面或装置的方式来呈现。

    蔡德耀,Kosong Space空坊艺术总监,剧场导演与演员。 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戏剧系与新纪元学院戏剧与影像系。他近年尝试主办或参与不同类型的创作,企图刺探在默然表层低下翻搅抑或是瘫置的生命状态,探索更为确切的艺术形式。


    周盈贞(Okui Lala)生于槟城,其艺术实践常常采用跨越摄影、录像、表演和公众参与的自传式手法。创作藉由境内(domestic)行为或职业劳动的表演,来探讨离散、家园和归属等主题,这些表演像是:缝纫、料理、进行会话和建造。除了在本地学院教授多媒体和影像科目,Okui 也与不同社区的非营利组织共同策划并指导摄影与视频的视觉工作坊。


    高清玉自2012年加入乔治市艺术节 (George Town Festival)后,就开始涉及艺术行政与管理,穿梭于各个艺术节、跨领域的表演艺术,社区活动和艺文展览。她对于周遭大大小小细节总是充满好奇 , 深信艺术创作是没有单一的法则,生活上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才是开启创作灵感的关键。

    邦咯岛渔船百年来都是由当地造船师傅用手制造。
    造船是需要劳动力结合技术的手作。

    影响改变计划

    《劳动与重量》是一件由原作品激发四人各自凝视后的交流与创作,而是让新作品带着四人走向人群之中,渴望与人产生未知连接的一条航线。此项计划也获艺术经济发展机构 (CENDANA)复苏计划以及海鸥基金会的支持。

    根据原本计划,《劳动与重量|》的四位艺术家去年在进行驻地创作,然后今年5月在柔佛峇株巴辖的渔村石文丁进行首站住家式的展览,第二站则是北上槟岛乔治市的艺文展演空间Hin Bus Depot,最后回到大丸戏台作做最终的展览。展览将根据不同空间作出调整,也希望接触不同区域的观众。

    然而,去年新冠爆发,导致展出计划大受影响。6月雪隆区再度实施行动管制令,四人及时赶到把创作材料运回来,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三个月管制令,展出日期一延再延。由于CENDANA支助计划规定作品必须在今年内完成,否则须放弃并退还资助金,于是他们决定改为网上展出。

    《劳动与重量》集体创作巡展,柔佛峇株巴辖渔村石文丁首站展出将于9月13日起在网上进行。

    网上展出与民众隔空互动

    李慕义透露,这次比较遗憾的是无法开放让公众到现场看展,原构思的社区互动活动也不能进行。而由于跨州限制,作品被迫分开两地在石文丁渔村蔡德耀老家,以及吉隆坡李慕义的工作室展出。他们将透过影片带领观众现场看展,也计划做网上直播导览。

    新常态下创作的挑战不少,幸而科技助克服远距离沟通问题,艺术家也很懂得苦中作乐。因为行动管制令下无法跨州,四人通过Google Map砧景、利用Zoom网上开会讨论布展细节。蔡德耀在石文丁渔村顶着烈日拍摄照片,其他三人在家中吃着KFC通过Zoom遥控指挥,也变成集体创作布展过程中的笑料。这些创作过程的点滴和视频都会放在网站与大家分享,让大家看到跨距离和空间的一场集体创作展出是如何成型。

    另一个好玩的是,正式开展当天,蔡家会有简单的亮灯礼式,希望缤纷LED灯亮起可以为小渔村增添色彩,也借由灯光让无法相聚的人们隔空互动。

    由于的关系,《劳动与重量|》石文丁站的展览将改成网上展出,9月13日正式开幕,更多详情可浏览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labourandweigh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