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流行◢ 5国决定 带疫开放 尝试与病毒共存【内附音频】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全球大流行◢ 5国决定 带疫开放 尝试与病毒共存【内附音频】

    facebook whatsapp twitter weibo

    (华盛顿18日综合电)据CNN本周报道,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持续18个多月后,丹麦、新加坡、泰国、南非、智利这五个国家决定开放并采取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模式。这也意味着,这5个国家基本选择了“躺平”或“投降”,也不再将防疫作为第一要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丹麦:宣布预防措施结束

    9月10日,丹麦政府取消了国内所有对新冠病毒的限制,称新冠病毒不再是“一种对社会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丹麦人现在基本上回到了疫情前的生活,例如不需要出示接种证明就可以进入夜总会和餐厅,不戴口罩就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受限制地大规模聚会……

    新加坡:试图与新冠病毒共存

    新加坡政府今年6月宣布,正计划采取与新冠病毒共存的策略,试图通过疫苗和监测住院情况来控制疫情,而不是限制公民的生活。新加坡政府从8月份开始放松一些限制,允许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在餐馆就餐。由于高传染性德尔塔病毒变种导致的病例激增,官员们表示,如果新一轮疫情得不到遏制,他们可能需要重新实施限制措施。

    泰国:疫苗接种进度缓慢,但正陆续开放

    泰国官员表示,计划下个月重新向外国游客开放曼谷和其他热门旅游目的地。根据计划,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并承诺接受检测的游客将被允许进入首都曼谷、芭堤雅和清迈。普吉岛于7月1日对接种疫苗的外国游客重新开放,随后,苏梅岛、帕岸岛和涛岛启动了类似的计划。

    根据泰国旅游局官网两天前发布的公告,作为泰国解封第二阶段计划的一部分,曼谷、清迈、春武里府、碧武里府和班武里府将在10月1日重新开放。随后,包括清莱、廊开府(Nong Khai)和罗勇府在内的21个旅游目的地预计在下月中陆续重开。


    这也意味着,泰国准备调整抗疫战略,改为与冠状病毒共存,同时计划放宽防疫限制措施,在年底前大开国门。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数据,截至9月15日,低于18%的泰国人口完全接种了新冠疫苗,另有21%的人口接种了其他疫苗。泰国政府自今年7月起先后启动的“普吉岛沙盒计划”和“苏梅岛+”试点计划,截至上月底,这两项计划分别吸引了了2万6400名和918名访客。

    对于泰国努力重开旅游业,国际旅游业者都表示并不惊讶,因为如普吉岛、苏梅岛和清迈等旅游热点的经济都非常依赖旅游业,所以必须在预防感染和旅游业重启之间找到平衡。

    泰国首相帕拉育近期也在个人面子书上表示,目前新冠病毒变异,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已经成为了各国家和地区性传染病。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达到根除新冠病毒的目的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与病毒长存。一项名为“智能控制与和新冠疫情共存”计划已经通过。

    泰国疾病控制部总干事欧帕斯认为,“冠病将成为一种地方病……我们现在须学会与冠病共存。”疾病控制委员会提出的抗疫战略包括让年长者和健康有问题的高危群体接种疫苗、开发新疫苗、时刻采取预防措施,以及加速追踪曾与确诊病例接触的人。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南非:放松限制,但Delta变种仍是威胁

    随着该国感染率的下降,南非开始放松限制。全国范围内的宵禁时间从晚上11点缩短到凌晨4点,允许的集会规模扩大到室内250人、室外500人,酒类销售限制也进一步减少。该国表示有足够的疫苗满足接种,并鼓励每个人接种疫苗,遵守剩余的限制,让国家恢复正常。

    智利:高疫苗接种率意味着游客可以返回

    智利因其顺利和成功的疫苗接种运动而受到国际赞誉。据最新报告,几乎87%符合条件的智利人已经完全接种了新冠疫苗。智利政府15日宣布将从10月1日开始重新开放国际旅游。外国游客只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并在抵达后隔离5天,就可以入境。

    文 综合报导
    图 彭博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