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文:认识技职教育Part 1◢ 6万人申请只录取1万5000人 技职教育 前程似锦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会员文:认识技职教育Part 1◢ 6万人申请只录取1万5000人 技职教育 前程似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免费注册为会员 点阅看全文★

    整理报导:潘有文
    图:受访者提供/本报采访中心

    随着时代不同,以及工业越来越发达,以工商业为主轴的技职教育已在我国占有一定的位置。
    私人界的技职教育百花齐放,但政府的技职教育也不落人后,早于二三十年前就已扎根成长,只是华裔和华社并未真正关注这一部分。
    在教育界服务了36年,其中25年浸淫在技职教育的前校长谢上才,在此方面深有心得,他将揭开一般人对政府技职教育的迷思和面纱!

    政府的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已于2015年提升成学院,前者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后者则培训职业性质的工作人才。
    政府的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已于2015年提升成学院,前者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后者则培训职业性质的工作人才。

    “我在教育界服务了36年,只是前7年和教育生涯最后4年,不在技职教育领域内,中间的25年都在技术学校(Sekolah Teknik)或职业学校(Sekolah Vokasional)工作,前前后后应该到过五六间技职学校,有很多都是在郊区或比较偏远的地方。”


    前校长谢上才笑言,他可说是政府的疑难解答者(Troubleshooter),即是何处有奇难杂症,他和当时的校长们就被调派过去。由于在此方面表现不俗,因而政府曾安排他到美国深造。

    早期的技职学校属于中学性质,但慕尤丁于2015年担任教育部长时,已将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提升成学院,前者注重培养专业人才,例如会计师、工程师等,后者则培训职业性质的工作人才,例如汽车修理、美容、烘焙等工作。

    “当政府把学校提升成学院之后,校长(Pengetua)变成院长(Pengarah),老师也变成讲师(Pensyarah),这带来很大的变化,因为这个转型或称为移植(Replanting),转化了整个技职教育,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谢上才:那些认为孩子需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应尽可能让孩子进入国家的技术或职业学院。
    谢上才:那些认为孩子需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应尽可能让孩子进入国家的技术或职业学院。

    华社需改变旧观念

    职业学院(Kolej Vokasional,简称KV)和技术学院(Kolej Teknik)每年皆吸许多学子和家长的关注,尽管每年大约只录取1万5000人,但申请者往往高达6万人之众,即是每4人只录取1人。

    “友族学生在这方面的竞争很激烈,有些真的是有备而来的,例如有些家长是农场主,想让孩子继续其事业,就让孩子去读KV。”

    他指出,在未来,并非是老板的孩子,就能继承其家产和事业,因为你需要具备相关资格才行。事实上,目前国家已有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只是尚未彻底实行。

    “当企业要更新相关执照,政府可以因不符合规定而不批准,这是有钱也做不到的事。例如当有人想把修理汽车店面传承给孩子,但后者无法出示大马技术文凭(Sijil Kemahiran Malaysia,简称SKM),就无法更新执照。因此,许多人(尤其是友族)千方百计让孩子入读KV,因为他们知道这对于事业的传承很重要。

    这个相关法律就是2006年国家技术发展法令(Akta Pembangunan Kemahiran Kebangsaan 2006),它是一个通过技能培训促进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发展和提高,并提供与此有关的其他事项的法令。

    因此,谢上才指出,那些认为孩子需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应尽可能让孩子参与国家的技术或职业学院,因为只有这个方式是最为便宜省钱,倘若参加其他的私人的技职课程便需要花费不少金钱。

    “如果华社还对这方面有错误的认知或粘痕(Stick mark),这是不应该的事,我希望华社能够消除这方面的刻板印象。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再到我观察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我觉得华裔在这方面需要跟上这个时代的列车,不能够一成不变。”

    他说,假如华社还存在高高在上,以及自我感觉良好,在疫情之下和新一波的危机中,华裔子弟在技职教育方面,有被淘汰的几率,这是他极为担忧之事。

    职业学院注重学生受雇用的能力,胥视学生的就业率高低,以此评估职业学院成功与否。
    职业学院注重学生受雇用的能力,胥视学生的就业率高低,以此评估职业学院成功与否。

    学费全免 国语 历史 须及格

    国家考试非常注重国语和历史,不管是大马教育文凭(SPM)、职业学院大马技术证书(SKM),以及考试局发出的大马职业证书(SVM),这两个科目都必须及格。

    就目前的情况,在技职学院方面,谢上才能够确认是国语和历史必须及格。

    “在职业学院最初两年,学生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考取SKM,因为它是学生未来学生用来找吃的(工作),它是由人力资源部发出的文凭。至于SVM文凭则是考试局发出的文凭(非文凭,只是与中五毕业同一水平),学生一定要拿到这张文凭,因为如果没有它,即是不受政府承认,可能无法在政府机构工作。”

    一般学生在考取SPM之后,在有机会入读大学先修班后,再到大学修读最少3年,约需5年的时间。然而,在职业学院只是续读两年半,较大学节省近一半的时间。

    他说:“最重要的是,职业学院学费全部免费,一毛钱都不用给。”

    职业学院每年约有1万5000人毕业,如果每年能够培养1500名新的年轻企业家,国家就能受益。
    职业学院每年约有1万5000人毕业,如果每年能够培养1500名新的年轻企业家,国家就能受益。

    想入读 须中三开始申请

    想要入读职业学院者必须注意,即在中三(或15岁)开始申请,如果无法取得SPM文凭,便无法申请入读职业学院,因此需要预早安排。

    谢上才指出,欲报读职业学院者须经过名字为特殊学校录取评估(Pentaksiran Kemasukan Sekolah Khusus,简称PKSK)的考试,它大约是于每年11月份进行,必须在这项考试中及格才能申请职业学院。

    “最初在KV上课的学生是无须考SPM的,政府认为学生进入KV是要学一技之能,不需要考相对困难的SPM,因为其它科目可能与工作都没有直接关系。”

    然而,后来政府发现在国家宪法内和教育法令内,并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于是就调整成一个折中的方法,就是给学生考取与SPM同等资格的SVM证书,只是考试方法有些不同。

    “它注重的是注重学生核心部份(mata pelajar teras),即马来文和历史必须合格而已。之后是否还有加入其他科目,我就不太清楚。”

    想要入读职业学院者须在中三(或15岁)开始申请,如果等到无法取得SPM文凭,就已失去入读资格。
    想要入读职业学院者须在中三(或15岁)开始申请,如果等到无法取得SPM文凭,就已失去入读资格。

    毕业生拥3证书 就业率高

    谢上才指出,技术学院属于两年制,完成后就需要考取SPM文凭,至于职业学院则是4年5个月制。

    “KV最初两年是考取大马职业证书(SVM),以及至少3级的大马技术证书(SKM),然后再读两年考取文凭后,进行5个月在职训练就能毕业。因此,即是说,到时就会至少拥有3张证书,即SVM、SKM 3和文凭。”

    换言之,从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无须从大学毕业,却拥有相近于大专的资格。他说,更重要的是,由此毕业的学生,至少有98%能够找到工作。

    他指出,在职业学院并不强调学术成绩,而是注重受雇用的能力,胥视学生的就业率高低,以此评估职业学院成功与否。

    “直接的说就是看薪水而定,例如由技职学院毕业的学生薪金是3000令吉,其他学校毕业的学生薪金是2500令吉,就分出了胜负。简言之,技职学院的KPI与一般学校不同。”

    全马逾500间技职教育单位

    大马的技职教育其实不止关乎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这是由于青年体育部、农业部和人力资源部都有技职教育。

    “若我没有记错,大马应该有500多间的技职教育单位,但是在教育部的职业学院(KV)只有80多间,以及技术学院9间。”

    他说,在这500多间中技职单位中,大部分是属于教育部的责任,但其中又有一些是高教部负责,若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政府需要跨部门处理这些事务。

    考试分3部分 情商占20%

    在职业学院的考试中,主要分为3个部分,即情商(EQ)部分占20%,考试占70%,以及作文占10%。

    谢上才指出,由于职业学院注重学生的人格,因而要考验学生的情商,这是由在职业学院内,学生除了需要学习技术,并且需要与人合作,因此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就要需要这方面的学习。

    “在KV内,有一个KPI是要求需有10%的毕业生创业。KV每年约有1万5000人毕业,如果每年能够培养1500名新的年轻企业家,国家就能受益。在过去,确实已有许多企业家是来自KV这个群体,他们做的很成功,也具有当企业家须有的情商。”

    谢上才执教经验丰富

    ──1957年出生于芙蓉,国民大学硕士及教育专业文凭毕业;
    ──曾担任多所偏远郊区技职学校及大型独中校长;
    ──长期参与技职教育领导及主办与科学有关的学术活动;
    ──曾任大马物理协会院士、物理教育组主任、国际物理竞赛国家队教练,也是董总学务委员以及全国独中科学营学术顾问。
    ──于2017年退休后,继续为董总效力,以及参与国家物理课本的编撰工作。

    ↓↓相关新闻↓↓


    ⬇看过来⬇
    又快又方便 送新闻给你
    https://t.me/chinapressonlin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