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文:认识技职教育Part 3◢ 有兴趣也要有能力 知己知彼 选对课系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会员文:认识技职教育Part 3◢ 有兴趣也要有能力 知己知彼 选对课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免费注册为会员 点阅看全文★

    整理报导:潘有文
    图:受访者提供/互联网

    在日渐重视技术与职业认证的趋势下,我国政府逐渐看重技职资格证明,因此将有更多技职教育资格证明的需求,也让技职教育日渐受到关注。
    不论是进入学术为主的大学,抑或强调实际训练的技职教育,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佳的方式。

    就选择技职教育或大学教育而言,拉曼大学创意产业院讲师及社会学家吴明珠博士指出,无论是老师、学生或家长,对技职教育宜知己知彼,才能做出适合的选择。


    她表示,学生需先知己知彼,即了解自己和技职教育。知己就是对于自己性向(个性方向)的了解,以及对于兴趣、 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和经济能力的考量。再者,就是对将来的憧憬和职业生涯规划。

    知彼方面包括对国内技职教育就读的机会和选择,以及不同阶段的衔接,例如选择中学或职业中学、大马高级教育文凭或高中后要选读的文凭课程,以及继续升学的可能性,或者选读技职教育后,再转入大学就读的可能性。

    在她看来,大学教育和技职教育的差异之一,在于初入职场的门槛不同。其次是大学课程和学习比较广泛,除了主修科目课程,还有其它相关科目课程、一些选修课程、相关课程实验室的实验作业、到职场的实习课程,以及在校社团的参与活动经验。

    “技职课程的学习则比较集中,除了学习主修课程相关的理论科目,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场地做实际模临操作。”

    事实上,大马任何学校的精英班和学生,皆是以上大学为大前提,如果成绩不标青就不会有技职教育的计划。

    “所以,在进行(教育)辅导时,看学生的兴趣很重要,还有一方面就是其能力,如果没有相关能力,念起来是自讨苦吃。当念不下去或跟不上课,自身又不明白,那是很没有意思的。”

    技职教育被认为要做出适当调整,让不同族群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语言就读。
    技职教育被认为要做出适当调整,让不同族群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语言就读。

    有助减低失业

    但是,她认为,如果有一道桥梁能够衔接技职教育和大学教育,当前者达到一定的学术目标,就能与后者接轨。

    其实,政府并未忽视技职教育,并设有技职中学和学院,许多友族同胞皆有受益,但就读的华裔子弟却不多。她举例,在政府技职教育机构内,一班若有40人,可能仅有四五人为华裔。

    “华裔极少去政府技职学校,反而较多选择念私立,相信是华人本身对此的刻板印象,而语言问题也是问题之一,因为上课以马来文为主,不少华裔子弟的马来文水平不佳。”

    她指出,政府有投资于技职教育,也有不错的培训模式,但依然未能吸引到华裔子弟,这已是既定的事实,这可能也与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及宗教差异有关。

    “并非政府没有给予技职孝育拨款,而是华裔在这方面的资讯不足,知道的也不多,因而华裔子弟在政府的技职教育的好处分到的不多。”

    谢上才:国家需要高技术的人,并非只是高学历的人,因具有高学历者未必具有高能力。
    谢上才:国家需要高技术的人,并非只是高学历的人,因具有高学历者未必具有高能力。

    培训技职人才
    推展国家发展

    年轻人年轻力壮又有知识,但若是不具备能力,就会失业,以及与社会脱节。当失业率高居不下,将导致政治不稳定,而大马政治领袖也注意到这个问题。

    在教育界服务了36年,其中25年身处技职教育的前校长谢上才举例,多年前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如利比亚、埃及、沙地阿拉伯等地的阿拉伯之春的震荡,就与技职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这些国家的年轻人有很高的学识,国家也开放工艺资讯和新媒体,得到西方的发达资讯。但是,这些年轻人没有技能,所以很多人失业,失业率甚至达到四五十巴仙。”

    他说,国家需要的是高技术的人,并非只是高学历的人,因为具有高学历者未必具有高能力,这是极大的问题,在发生阿拉伯之春的国家,即是出现这种情况。

    他指出,我国政府已发现这个问题,因而大力推展国家发展大蓝图,进一步注重技职教育。

    “在国家的发展大蓝图中,已指出国内43%的人力资源,需要具备技术者。事实上,国家也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国内虽有很多大专学院,但却培训出工业不需要的人才,这就是mismatch(不匹配),即供应和需求不相符。”

    他表示,政府的技职教育非单纯的教育理念,因它胥视国家需求而定,进而设有相关的技职学院。

    据他了解,目前国家的技职教育涉及650个不同领域,它是根据工业市场的需要而定。

    “我觉得国家已注意到高学历未必有高能力的事,而且年轻人失业高涨的危险,所以就通过这类计划去平衡,或者尝试解决一部份问题,我认为这很重要。但是,我觉得很可惜的是,华社很缺乏这方面的讯息。”

    吴明珠:无论是老师、学生或家长,对技职教育宜知己知彼,才能做出适合的选择。
    吴明珠:无论是老师、学生或家长,对技职教育宜知己知彼,才能做出适合的选择。

    工厂开班 自己培训技术人才

    工业革命之后,许多地方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在17或18世纪时,那些认为是高层次者才有人念书,一般人少有这些机会。

    “但是,由于工厂越来越多,工人需要有一些知识,以懂得一点原理或其他的东西,才会比较有水平,所以人们逐渐的创办更多学校,教育变得比较普及,现在很多的教育技术是由此慢慢衍伸过来的。”

    吴明珠博士指出,在技职教育中,有些只能算是培训而已,虽然具有结业证书,但只是在经过数月或一年之后,就得一纸文凭。例如现有的理发、美容、化妆、鞋匠、销售汉堡等训练,仅是政府给予的培训,但也属于技职教育的一环。

    “因此,技职教育很多层次。一些大型工厂设有培训班,招集年轻人上课,免费培训一两年,就收纳进入他们的工厂。因需要有经过基本训练的人,这个就是一种培训。”

    如果技职教育和大学教育相互衔接,当前者达到一定的学术阶段 ,就能与后者接轨。
    如果技职教育和大学教育相互衔接,当前者达到一定的学术阶段 ,就能与后者接轨。

    教育体系需桥梁
    将技职衔接大学

    吴明珠博士指出,有时孩子到某一个阶段,突然开窍了,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做的很好,也许就有可能从技职教育转至大学了。

    “政府的考试是管道,通过这类考试,能够让这些人从技职教育转至大学体系继续深造,在大马是存在这种方式的。”

    她说,如果有机会从技职衔接至大学是蛮好的方式,但其成绩要好,即是说要具有能力,否则也跟不上大学的进度,因为成绩是一个指标 显示具有某方面的能力。

    “有些人的语言科目特别好,让他们念理工科可能会很辛苦;有些理工科很好,对文商科没有兴趣。有些人很早就很明显的表现自己的能力,有者则需要后期一些才看得出来。”

    因此,她指出,如果大马的教育体系能有给一些通融,就能较好的培育人才。

    “如果很有念书本事,为何不给他机会?社会教育体系内要有这样的桥梁,无论选择任何一条路,之后发觉可以换到另一条路,需要有一条桥可以衔接过去,我们的体系应该有这样一个转折之处。”

    技职课程的学习则比较集中,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场地做实际模临操作。
    技职课程的学习则比较集中,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场地做实际模临操作。

    德国技教是典范 值得参考

    在吴明珠博士的观察中,德国的技职教育是典范之一,“其实大马一些情况已在参考德国技职教育,只是做得未必如德国,因为它在这方面已出了名。”

    她说,德国共有16州,由中央订教育基本政策和准测,实际施行由地方州级决定,义务教育是6岁进小学到18岁中学或职业学校毕业。

    “小学一般是到4年级,有两州到6年级,中学是5年级到12或13年级。至于中学则有3类,分别为文理科高中、业中学和实验专科中学。”

    她指出,德国社会一般观念是孩子不一定要进大学,而是重视拥有一技之长。一般家庭是送孩子进实验专科中学,孩子学习初级专科和相关的学术科目,如果毕业考试成绩良好,就有转进大学升学的管道 。

    德国中学简介

    1)文理科高中 ( Gymnasium)
    给成绩较好,毕业后准备上大学的学生;
    2)职业中学 (Hauptschule)
    以职业教育为主,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学生多来自较弱势背景或母语非德语家庭。
    3)实验专科中学 (Realschule)
    它是德国教育的典范,有良好教育成效,学生多来自中产阶级。采用实用专科中学的教学内容,重视德国产业转形的社会背景需求,同时学生在获得中级文凭后,可以转学到文理科高中,继续升学以期进 大学,或转往高等技术职业学校。这类中学学生人数最多。
    (备注:有些地区是第2和第3类合并)

    德国技教出身 薪资更高

    在德国,学术教育和技职教育出身的的薪资,后者可能更高,例如水喉工、修车人员,都有极高收入。

    因此,吴明珠博士指出,德国父母的观念是:不会由于孩子修读技职学校,而认为比读文理科的孩子差,反而较多德国人会选择念职业学校。

    “德国的文理科班念了2年,相等于我们初中三阶段,在完成政府考试后,成绩优异者可进入稍为高级的技职学校,成绩一般的则继续留在职业学校。”

    她说,11或12岁不大喜欢念书的德国学生,可到某个地方当学徒,但每个星期还是要回校上课,因为未满18岁不获允许工作。有些学校是要求学生每星期回校上课两天,有者是每天早上要回学校。

    “德国人数最多的学生是实用技术学校,毕业考试成绩好的,若有意愿更上层楼者,可以转到文理科。反之可以转向更上一层的技术学校,一直到18岁为止。”

    ↓↓相关新闻↓↓

    ⬇看过来⬇
    又快又方便 送新闻给你
    https://t.me/chinapressonlin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