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肝组织中含有少量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若肝内脂肪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
造成脂肪肝的因素除了肥胖,高血脂(尤其是高三酸甘油脂)、酗酒、糖尿病控制不良、C型肝炎、药物(例如类固醇、治疗免疫风湿药物)等,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营养师提醒,长期食用以劣质油品烹调食物,所造成的潜在伤害,亦不能排除。
油品经过反覆高温油炸,会裂解成游离脂肪酸,一旦“酸价”越高,意味着油脂“酸败”程度越大,品质越差;而在油脂酸败的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物”,人体如果摄取越多,导致体内自由基增加,经年累月使得肝脏机能受损,造成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的合成减少,终致脂肪代谢失调。
此外,劣质油品会产生“坏”的花生油酸(花生烯酸),人类若长期食用,会造成肝脏慢性发炎、肝硬化,最终造成肝癌。由于脂肪肝炎目前无特效药,建议民众平常可多摄取含Omega-3的鱼油来减轻伤害。因为鱼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EPA可抑制此转化酵素,使花生烯酸的产量减少,进而抑制坏的前列腺素(这些前列腺素会促进发炎反应、过敏反应、血小板凝结、血压升高、组织水肿等),达到减轻肝细胞伤害的效果。
简而言之,生活中充斥劣质油,尤其外食族更易吃进肚里,因此,个人筛选和自保就变成很重要。
整理:金太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