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容颜会老 心态勿老 年过花甲依然年轻!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主题故事◢容颜会老 心态勿老 年过花甲依然年轻!

    满头白发、戴墨镜、穿着大红大紫逛街的阿伯?气不喘、举哑铃进一步锻炼胸肌的大叔?有一种人不为年龄所束缚,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活力,对事物充满好奇并勇于尝试,忘了自己的真实年龄──这些人被称为“无龄感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95岁仍不懈执行职务,穿着总是用色鲜艳,今年还婉拒了“年度老人奖”的颁发,原因是:年龄由心态决定,自己还不到被颁发老人奖的年纪。同样是耄耋之年的我国前首相马哈迪(96岁),步行无需用拐杖,头脑还是清醒,下个月还会发表新书呢!

    我国前首相马哈迪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马哈迪恰当表率出“无龄感”的生活态度。年龄不重要,重要是把握好心态,怎么好好老、好好过日子。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右)

    从英女王、马哈迪,或是你我他身边越来越多年长者热衷于网络社群结交朋友、积极健身保持年轻样貌和身材、不懂外语也敢出国旅游对世界存有好奇……等,他们突破年龄障碍、有别于传统的老年生活方式,在在透露着一个信息:年龄不重要,重要是把握好心态,怎么好好老、好好过日子。

    “无龄感”一词最早出自于1999年的一篇论文《无龄感的诱惑》(The Seductiveness of Agelessness) ,它提出这样的信念:保持年轻活力,积极参与体育及社会活动。现在这个名词多数都和“好的”、“成功的”老年生活有关。这个新名词的出现,背后反映出怎样的一个思想观点呢?


     

    廖翠薇

    要活就要动起来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社会教育组组长兼资深讲师廖翠薇,是这样解读“无龄感”:“无龄感的人不被年龄所限制,他们认为生命是由他自己操控,而不是受外在因素如社会、年龄的影响。无龄感的人会无意识的忘了自己的年龄和年龄所呈现的特征,比如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身体退化而变僵硬,就算是五六十岁,他们活得仍然像二十多岁那样。”

    简单说,容颜会老,但心态不老──这是“无龄感”的核心思想,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年龄、体能等身理状态来做主,而以心态、精神、思维这些心理状态来做主。

    毕业于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人类性学所研究生的廖翠薇认为,“无龄感”的人普遍相信“活动”,要活就要动起来,因此抛开自己年龄的约束,跟随自己的心意做决定:“他们不会因为体能不足而退辞,而是考量现在的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有没有时间去完成事情。”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廖翠薇接受电视访问现场。(档案照)

    视能力抉择保生活品质

    “无龄感”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那么一个人的态度是否会影响生活品质?

    第一,生活品质指的是什么?好的生活品质定义在哪里?很多人认为过上财务自由、有车、有屋、有钱的日子就是好的生活品质,那么是不是就此断定穷人没有好的生活品质呢?还有,如果说健康的人才能过上好的生活品质,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命历程,那岂不是全世界人类到了老或病阶段,就不能继续追求好的生活品质?这些年有很多社团推广临终关怀,我相信这是为了让患病者也能过上有品质的生活,不会因受尽疾病折磨而放弃自己和生活。

    获得好的生活品质并不是一个阶层、一个时代或某地区的专利,而是一种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条件和能力之下,让自己过的不平凡或是追求一个更好生活的一种精神。

    第二是态度。我们常听说一句话“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人生的深度”,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会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以正面思考、面对挫折。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或多或少都会遭遇挫败,遭遇挫败之际一定会情绪波动,乐观积极的人不会溺于状况中,而是反省或找出问题所在,并且积极改变,倾向于想要解决问题。他认为自己是生活的主导者,不会被环境的人事物所打压。

    相反的,悲观消极的人会有比较多的指责和埋怨,不只是对于他人,也包括指责和埋怨自己的无能。这种自我审判会让悲观消极的人无法前进,对于难题也会处于无力感,甚至不想面对和解决难题。

    廖翠薇是一位资深讲师和辅导义工,曾经参与不少工作坊。(档案照)

    老不是借口生命我做主

    有的人认为,人应该顺着不同的生命历程而有该年龄阶段应当有的姿态,“无龄感”不一定称得上好?

    我觉得不要把“应该”或“不应该”套在别人身上,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要用自己的观念去衡量别人的生活。如果他觉得生命很可贵,不要错过分秒的呼吸,尽情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这是他的自由,这有什么问题呢?

    第二,自己的生命由自己做主,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看到身边的年长者穿着鲜艳、到健身房做运动,与其窃窃私语,不如体现互相尊重别人的不同,这样不是更好吗?

    另外,我觉得“无龄感”的人不是不服老,而是不受年龄限制。比较一些常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这些消极无助的人,自我剥削想做的事或是停止脚步,我倒觉得“无龄感”的人追求活得更好、想要进展人生的这种想法,更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无龄感”有个重要关键在于能力,不管你的心理和身理状态、生活态度如何,最后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这样去做,这才最重要。

    活时勿焦虑去时勿抱憾

    在有限的生命中,人一定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在老化过程中,体能、行动能力等也会随之衰败。“无龄感”真的可以赢得与时间的抗争吗?它是不是一种逃避或幻想?

    人是有多面向的存在或是多角色状态,比方说,我是危机感很强的人,去年行动管制令(MCO)宣布前我就多买了干粮以防万一。危机感很强的同时,我也处于焦虑的状态,因为焦虑才会比别人更早做准备。

    同样的,“无龄感”的人不束缚于自己的年龄,也不想向现实低头,所以当听到别人说“你年纪这么大”“你以为你还年轻吗”的时候,会产生抗拒的心理,这种抗拒就呈现在他的行动上,可能是积极健身、活跃于网络社群、穿着光鲜亮丽,他们不想接受老化,也不想被社会淘汰,因此在思维、行为上积极的与时俱进,甚至有一点点逃避老化。

    普遍上多数人对于老化、老弱有抗拒的心理,但是变老是无可避免的,吃再好的保健品、做再多的运动,体力也会比二十多岁的自己有落差,不是说不要老就不会变老。来到老年阶段,还是要勇敢的面对老化,并且在自然老化的过程中,为自己做些事情或给事情自己做。

    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没有人知道生命尽头在哪里?我们只能够在老年的生命阶段,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心安稳的过生活,而不是赶着要做很多没做完的事情,或是想着遗憾,这样的心态反而会让日子过得焦虑和紧张。

    撇开体力,我相信对“无龄感”的人来说,年龄只是数字而已,他想要过上怎样的生活其实和年龄无关,而是自己本身的身体、精神、心理状态可不可以让他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比较倾向于人生的方向由心态来决定,而非年龄。

    人需要寄托忌无所事事

    生活里应当有哪些正确的态度,特别是退休后的老年生活?

    首先要跳脱旧有的框架、传统的想法。很多人说,老了就要退休享福、含饴弄孙,或者辛苦了这么久是时候放下担子等,这样说是没错,但人很奇怪,一旦什么事都不挂上边,很容易无所事事,慢慢的陷入委靡的生活。生活总要有一些寄托,要用“享受生活”的心态过日子,也不要承担压力,把压力减少。

    虽说退休后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但要胥视自己的身体状态,适可而止。“无龄感”的人往往会想要利用时间和余力,创造更多的不一样,像是创业、实现迟来的梦想。但是,无论有什么计划,在做之前必须问自己:我要做的这个计划,需要有人传承吗?这个计划落实可能要花上几年时间,万一我不在,这计划是否要停止?是否有人承接?如果没有人承接,我能否接受这个事实而不会有遗憾?如果有人承接,我可以安心把它交给别人做吗?

    我会建议年长者为自己的生命历程做一个回观,在回观自己以前生活的点滴之际,对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觉察,有没有还没有完成的人生议题、有没有曾经失去的、有没有什么遗憾,又有哪些情怀可以维持,让他可以继续向前?如果在回观过程中发现自己有遗憾或内疚,能不能为这个遗憾和内疚做些什么?如果不能做什么,就要试着把遗憾内疚减到最低。

    更多精彩:阿公六块肌胜过小鲜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