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狂飙 涨价30% 再“酱”下去 吃不起【内附音频】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成本狂飙 涨价30% 再“酱”下去 吃不起【内附音频】

    facebook whatsapp twitter weibo

    (吉隆坡28日讯/独家报导)基于制作原料、包装、物流涨价,加上人力短缺等种种因素带来的连锁效应,因此各类酱料的价格在几个月前已开始陆续调涨,涨幅介于10至20%,而含较多农作物成分的即食酱料,其价格涨幅更高达30%。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中马厂公会会长文兆良坦言,由于制作酱料的原材料、包装所需的塑料瓶、纸箱等陆续涨价,成本也随之增加,厂商在迫于无奈下,从今年9月开始陆续调涨各类酱料价格。

    他向《中国报》指出,制作原料如黄豆、白糖、麦粒、盐、食油等平均涨幅逾20%,而制作和底酱的主要原料黄豆,都从加拿大、美国、澳洲和中国等地进口,使用量较大,涨幅也最高,约为30%至40%,且还会陆续涨价。

    (档案照)
    (档案照)

    “包装用的玻璃瓶、塑料瓶和纸箱也调涨,纸箱尤其惊人,平均涨幅约为30%。塑料涨幅介于20%至30%,玻璃瓶涨幅较小,约5%至10%。

    “消费者使用的5公斤装食油从过去的20多令吉,如今涨至30多令吉,消费者使用的食油向来比较便宜,现在涨幅之大,更何况是工业使用的食油?”


    文兆良直言,几乎没有一样物品可从涨价潮中幸免,就连运输费用也在调涨,厂商也受这些多重打击和连锁效应波及。

    他提及,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成本开始随海运费调涨,并举例,一个货柜从原本1000令吉涨至两、三千令吉,现在更达8000令吉。

    “虽然涨至3000令吉,涨幅达300%,但影响不大,可能货柜内的东西每公斤涨一、两毛,但飙至8000令吉,影响就很大。”

    酱料工序繁多
    暂难全自动化


    文兆良透露,在人力短缺的情况下,中马厂公会会员陆续引进机器制作酱料,但制作工序繁多,中小型工厂还无法完全自动化,依然需要依靠人手看管机器操作。

    他说,人力短缺是令人头痛的问题,除了无法聘请外劳,外劳准证到期回国后,无法引进相同人数的外劳。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高峰时期,中小型工厂通常都有二、三十名外劳。目前,我本身的工厂只剩下不到10名外劳。大厂可能有一、两百名外劳,现在或只剩下五、六十人。”

    他披露,如今很多工厂都是有单接不到,因为担心人手短缺,无法依时完成订单,所以都只是做老顾客生意。

    ⬇看过来⬇
    又快又方便 送新闻给你
    https://t.me/chinapressonline

    telegram

    ↓↓相关新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