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史光宏:要有高素质教育,得有高素质教师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郭史光宏:要有高素质教育,得有高素质教师

    “教师是保证教育公平、教育供给和教育质量最有影响力、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的培训、招聘、留任、地位和工作环境仍是值得优先关注的问题。此外,缺少训练有素的教师还是一个全球广泛存在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两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教师素养是教育素质的天花板》。文章中,我这么提到:“只有当每个老师都作为教育专家不断学习精进,种种二十一世纪技能如:高层次思维、沟通协作、想像和创造才有可能落实到位,我们也才有机会培养出热爱学习且终身学习的学生。”

    两年过去,我的想法没有一丝改变,而且越发坚定。教师专业成长,应当成为学校行政优先关注的重中之重,在学年之初就从长计议,并且制度化地贯彻到整个学年之中。打造学习共同体,必须同时覆盖教师和学生,让师生都有学习成长的机会,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

    那么,要制度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体可以怎么做?

    首先,得把时间空出来,给学习活动生长的土壤。简单来说,就是定下一整年教师共学的时间表。可以是每周一次、隔周一次或每月一次,重点在于明确列入校历并切实执行。确保了共学时间,“学什么”和“怎么学”就是接下来的关键了。下边仅就此提出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请大家指教。


    一、教育讲座会。这是大家最熟悉的共学形式,邀请当行专家,围绕某个主题分享观点,开阔老师们的视野。形式虽旧,内容可新,诸如:游戏化教学、专案式教学、协作学习、多元评估等课题,都可通过专家学者的精辟分享,引老师入门,助老师成长。讲座的形式,优点在于成本较低而容易操作,缺点则是相对被动且难以深入。

    二、教师读书会。老师们可按学科分组,阅读与各学科相关的文本。无论是一本书、一组文章或一部影片,只要是优质文本,并且能带来教育教学上的启发和深思,都值得被共读讨论。除了学科,老师们也能按兴趣、课题和领域等角度分组,通过阅读帮助彼此突破瓶颈,迈向专业。读书会的形式,优点在于更主动的参与和体验,挑战则是需要老师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打造优良共学环境

    三、备课工作坊。老师们可按不同年段或不同学科分组,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学集思广益,共同解读教材,一起构思教学。透过集体备课,老师们能更好地把握课程方向,并用更少的时间精力备出更高质量的课。工作坊的形式,优点在于通过具体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挑战同样是需要老师们更多的主动投入和参与。

    四、创新分享会。每期4人,每人15分钟,每位老师轮流分享有关教育教学的心得。可以是课例、软件、教具、教学法、教学故事,也可以是有趣的知识、有益的游戏、有意思的思考,只要是老师感兴趣且认为值得分享的,都可以作为创新分享会的内容。分享会的形式,优点在于自由开放而充满可能性,挑战则是高度仰赖老师们的热情与态度。

    无论哪种形式和内容,目的都是为了打造更优的共学环境,促进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进而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当老师们能够不再为无意义的文书工作疲于奔命,当老师们能够投入学习并感受学习带来的成长,当老师们能够学以致用并体验教学相长的满足与幸福,我们离素质教育就又更近了一步。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