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任平:赖瑞和·新批评·新历史主义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温任平:赖瑞和·新批评·新历史主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赖瑞和与我的因缘是三重的,一、我们祖籍广东梅县,客家人;二、我们的名字都有“瑞”字;三、年纪相差8岁,我们几乎同一时期领会到“新批评”的不足。私扎往返,对当时的显学New Criticism很有意见,大家的看法接近。

    艾略特的《荒原》沉闷,我比较喜欢艾略特《四个四重奏》:What we call the opening is often the end,And to make an end is to make a beginning(开始即结束、结束是另一肇始)近乎佛家的轮回。艾略特的Shade without form, shade without colour/….gesture without motion(无形的影,无色的色/….没有动作的姿势)。最能见出艾略特对于名相的洞见与体会。虔诚的基督教徒艾略特,其作品题旨与佛学的思维竟然若合符节,真是奇妙的因缘。

    对新批评不尽信

    赖瑞和独喜《普鲁弗洛克的恋歌》(The Love Song of A.Prufrock),他把它翻译成中文,发表在《蕉风》月刊。我们两人都十分尊崇陈祖文教授有关英文中译的议论,谈翻译而没有头巾气。赖瑞和讨论翻译,细致而风趣的文笔,总使我想到刘绍铭与陈祖文。


    后来瑞和撰文讨论了庞德脍炙人口的两行诗《在地下铁车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他列举多位名家的译本,指出各自的优点,并婉转的说明中译在文义的微瑕与欠缺,最后他写出自己的中译,令我惊叹不已。文章刊《蕉风》,限于篇幅,无法在此引录。

    1985年拿到博士学位,赖瑞和在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的就是翻译,他的细心,不仅反映在对语文的推敲斟酌,更反映在他对文本“外部因素”(extrinsic factors)的留意。他在港逗留不久,便去了台湾清华大学研究唐史。他以“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探讨唐诗,逆袭的根源,或可追踪到1971~1973年,我们对新批评的“不尽信”。

    新批评是作品本身的精读,把作品视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生命体,撇开外部因素的影响。晏几道是是奸相,读者研究的是作品的优点,不涉人格批判。新批评从形式、意象、技巧、象征、气氛、暗示、对比、张力……从作品的内在因素褒贬月旦。这过程肯定遗漏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新历史主义(Neohistoricism),结合文学与历史的双线解读,提供了另一条欣赏论析文学的途径。

    令人愀心

    瑞和讨论的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送杨氏女》,诗长,只能抄下后面一节:“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方便参照。韦送女还回夫家,临别依依,乃人之常情。诗写得悲凉,因为韦妻去世,可是“贫俭诚所尚”却令人感到意外。韦应物为安徽徐州剌史,徐州乃富饶上州,俸禄优厚,哪需在诗中说贫道俭?唐朝的剌史是一州首长,能出任者必须50岁,韦48岁担任剌史是朝廷破格擢升,怎么说都很难与“贫”穷扯上关系。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这是唐朝的官场文化,官场中人炫富易惹骂名,朝野均不喜。2007年,韦氏家人墓志于西安出土,赖瑞和提供了更多资料,包括韦应物“历官十三政,三领大藩”,写《送杨氏女》正值他在官场春风得意之时。杨氏女绝非邻家女孩,乃名门闺秀。

    赖瑞和从2005开始,便在清华大学担任历史研究所教授,曾公开演讲,从文学与历史解读韦应物的诗。他的论述带进事件背景、文本的与时代资料,为作品提供更多琢磨余地。瑞和69岁辞世,令人愀心,他起码还可多做学问10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