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澄:写作的契机与冀望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碧澄:写作的契机与冀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很可能是天性和家庭环境使然,让我走向文学的小圈子。我小时比较内向,喜欢一个人沉思。父亲管教特严,子女绝不能放任。加上住家附近与我同年龄的孩子不多,除了思量找点外快帮补家用,其余的时间都用在做功课和阅读课外书两方面。

    我对华文很感兴趣,表达能力也不差。五年级那年,写的作文还得过吉隆坡桥南学校校长凌波先生(来自上海)的赞许,说要替我把三几篇作文投去中国报。

    事后不见他有后续行动,但向报社投稿的概念已深深注入我的脑海里。

    到我有习作见报,已是念初中三的时候。过后,经过一段尝试的时期,直到我被录取进入师范学院受训,受了一些学员的影响与鼓励,写作的范围渐广。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打好马来文基础,马来文作品华译的工作也渐渐能上手了。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华文报章杂志的发展可说蓬勃,吸纳大量来稿,尤其是属于文学性质的稿件。为了投其所好,我不断在各种体裁和题材的写作上学习和磨炼,以增加发表的机会,并提升作品的水平。老实说,工余之暇,还得费几许心思去经营这些副业,目的不外赚取一些稿费,同时满足个人的发表欲。私下觉得,教学的正业不容易有特殊表现,尽力而为就是;写作,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我写散文、小说、诗歌,还写评论、广播剧等等。

    不可失之偏颇

    有些朋友曾问我,平日如何分配正业和副业的时间。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上天很公平,每个人每天手上都握着24小时,全看你怎样加以利用。一方面充分善用时间,另一方面不浪费时间,养成坚持不懈的处事态度,工不负人,如此而已。
    当然,身体健康是做事的最重要资本。体格欠佳,体力不济,精神无法集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徒呼奈何。

    体魄这先天条件好好应用,辅以后天条件的补给,相辅相成,工作定有收获,事情终有所成。小收获累积成大收获,小成就变成大成就。我是抱着这样的宗旨去写作和翻译的。如今,能出版了上百种文学类个人作品,其中有几部长篇小说,加上一部《新编马华文学史》,足以自慰。

    教育圈,比起其他的职业无疑单纯得多,但对于文学创作确实存在一个缺点,那就是生活经验受到限制。为了弥补这项不足,我最少从三方面着手:多阅读、多走动、多看戏。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我们那个时代,接触到的文学书籍,以中国古典文学著作以及五四运动出现的作品为主,间中也读到一些东西方的(华译)作品。其时,写作人大多服膺“为社会而艺术”的理论,特别是小说,都记取反映社会和时代现实的原则,不作无病呻吟,不在风花雪月中兜圈子,孤芳自赏,自我陶醉。不过,后来我也觉察,文学作品不可失之偏颇,既须注重内容,技巧也不可忽视。作者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适当的配合,找到一个平衡点。

    文学逐渐为华社忽略

    我从师训时期开始,便有了去电影院看戏的习惯,不是因为小时没机会看戏而进行报复性的看戏行动,出发点是增加对社会是非善恶以及人性的认识。之前,参加圣约翰救护队的两年,每周可以服务为名,躲在电影院一角观看电影。

    出来社会做事,每周一戏,已习以为常。吉隆坡的戏院,大都有我的足迹;70年代末,我在槟城修读学士课程,只有市内的嘉乐以及浮罗山背的戏院没有光顾过。

    年轻时,每逢周六、周日或公共假期,与一两位亲戚在国内(包括砂、沙两处)逛游成了我生活常态之一;经济稍好后,与亲友出国旅游,进一步增加个人的知识和见闻,也纾解了精神的压力并消除生活的单调和郁闷。

    近几十年来,时代急剧变化,国内华文出版刊物日渐减少,华文日报副刊版位不断缩小,形成文风衰落,已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文学的功能逐渐为华社忽略。

    也有人寄望网络以挽狂澜于既倒。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现象。有识之士必须群起采取实际的行动,密切关注这个问题,积极匡正社会的偏差,力挽这种颓势。实体和网络,不妨双管齐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