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刘淑美、王奕霓
摄影:李文源
只是一顿饭、一件舒适的衬衫,已让华总署理总会长兼隆雪华堂会长拿督翁清玉感到心满意足!
翁清玉说,每年的父亲节,都会与孩子们在餐馆用餐庆祝,最重要是相聚聊天。
“除了父母亲节庆,孩子们的生日就是我们的欢聚的机会,不管谁生日,大家都会一起相聚庆祝!”
他认为,餐厅不用选高级的,只要家人相聚,大家欢愉聊天便足矣。
提起孩子们送上的礼物,他回忆说,孩子们曾送他腰带、钱包、裤子、衬衫和鞋子等,礼轻情意重。
“我记得穿上他们送的衬衫时,完全感受到孩子们的细心和用心,因竟买到适合我的尺寸!”
翁清玉与妻子育有1名儿子和5名女儿,年轻时忙于拼搏超市生意,孩子们都交由岳母和他人照顾,而与他们缺少沟通,导致孩子长大后与他有些隔阂,甚至对他有少许恐惧。
他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在许多家庭,父亲通常扮演“严父”角色,相对母亲的温柔与慈爱,孩子更对父亲存有敬畏,不敢过于亲密,进而对父亲缺少理解与关怀。


他笑称,本身即使是严父,并不代表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形象,他们之所以严肃亦是盼儿女成才,因当父亲的“严”与母亲的“柔”并济,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不过,他坦言,因孩子们都交由不同的人照顾,性格上也有少许差异,一家人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建立起亲情。
“事业上的拼搏,可能为此输了亲情上的照顾,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我们自认兼顾不好,也对他们有所亏欠,这是我内心的欠缺,也很遗憾!”
放下严父面孔 逐步化解代沟
孩子们长大了,翁清玉开始放下严父冷峻严厉的面孔,努力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系,把长年留下的代沟逐步化解!


他认为,孩子现在各有所成,他也不用扮演严父角色,所以想促进亲子关系,让家庭变得更和睦。
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他坚持儿女们都必须接受长达12年的中文教育,全部都毕业于独中,并持有统考文凭前往欧美和台湾等国深造。
他说,天下所有父母为孩子们东奔西走,只为让他们有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