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辉:善为国者不师:俄入乌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廖文辉:善为国者不师:俄入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美国给乌克兰虚假幻想,以为可以申请加入北约,并且在俄乌战争期间,煽动国际社会制裁俄罗斯,其心可诛,固然可恶。然俄国入侵他国,亦罪不容恕。

    《春秋》隐公一朝十一年,共有四次侵入他国的记录。第一次和第二次皆发生在隐公二年五月,首先是小国莒国入侵姜姓古国向国(莒人入向),接着是鲁国司空展无骇率领军队入侵极国(无骇帅师入极)。莒王是在没有天子之命的情况下轻动干戈,擅自入侵他国,所以这次的行动是要遭贬责的。这次行动展无骇不仅入侵,同时还消灭他国,这是《春秋》纪事以来第一宗国家被灭的纪录。孔子之所以不直接说“灭”,而以“入”代替,是因为鲁国是其父母国,有所避讳之故。

    在兴灭继绝的原则下,灭国是罪不可恕的大罪,更何况是灭有血缘的同姓之国。孔子特别在此事件上给予最重的诛绝,夺其姓氏,表示灭其族氏。他的严重性还在开风气之先,引发后面连串的灭国事件。所以公羊家说这是孔子“疾(讨厌)始灭也”。

    第三次是隐公五年秋卫国军队入侵姬姓国盛国(卫师入盛)。盛国乘乱侵略卫国,固然非礼,但卫国经动乱后,不仅没有自我检讨,解决问题,体恤民困,反而轻动大众,入侵同姓之国。所以这段记载是讥讽卫国劳师动众,强逞暴力。


    褒贬千变万化

    第四次是隐公十年齐国和郑国入侵盛国(齐人郑人入盛)。前面的三次都没有记载入侵的日期,这次却明确记载,目的在表示孔子对入侵他国者深恶痛觉,尤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入侵。据孔子后裔,清朝学者孔广森认为:入侵他国一般记月,只有最厌恶的入侵者才记下日期。由此可见孔子的褒贬方式千变万化,不一而足。

    那么“入”到底是什么情况?依据《谷梁传》的解释:入者,内弗受也。意谓入侵者是不被遭入侵国所接受的。《公羊传》则解释说入是“得而不居”。“入”者,是以武力入侵,故不得人心,虽短暂得有其国,但无法经久。俄罗斯以武力入侵,自然不为乌克兰人民所接受,至于所侵夺的领土可否持久保有,则不得而知。

    《春秋》强力批判的正是“认力不任德”者,因为“善为国者不师”。前者正是西方殖民和帝国主义所奉持的,后者是目前中国通过对他国的建设所要实现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