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辉:崩薨卒:退诸侯、讨大夫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廖文辉:崩薨卒:退诸侯、讨大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7月8日星期五早上在街头演讲时不幸遭枪手刺杀身亡,举世震惊。有者欣喜若狂,有者哀痛万分。他是近代日本政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同时在国际事务上也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

    他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美日同盟有事”言论,极具挑衅之能事。

    此外,他也提出“印太框架”,拉拢印度以对抗中国,企图在东亚地区制造冲突,为日本修宪做准备,以让日本摆脱他所谓的“不正常国家”的地位。

    养生丧死向为华人的大事,尤其是死后要有安身之地,避免客死异乡。儒家尤其重视丧葬文化。在《春秋》天子诸侯的过世是重要的纪事内容之一。我们以鲁隐公一朝为例来看《春秋》对“卒”的观点。


    《春秋》一书共有三个字来表示天子王侯的往生,即“崩”“薨”和“卒”。这三个字有何差别?隐公三年记“天王崩”,《谷梁》解释为: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

    天子之崩,以尊也。这是最高规格,《公羊》认为是“大毁坏”的意思,只有天子得用。

    隐公二年记“夫人子氏薨”,十一年记“公(鲁隐公)薨”,《公羊》认为是“小毁坏” 的意思,鲁君和夫人之死得用。《春秋》以鲁为新王,所以隐公就用薨,有别于其他诸侯。

    隐公十一年中有不少诸侯和大夫去世,全部统一使用“卒”。如诸侯则是“宋公和卒”“蔡侯考父卒”“滕侯卒”“宿男卒”,大夫则是“公子益师卒”“尹氏卒”“侠卒”。

    这三个文字的使用可见孔子一番匠心独具。周制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春秋》认为人生而无贵贱之分,所以诸侯和大夫死也称卒,以示平等。至于鲁王和夫人曰薨,是为了褒杨父母之国而用的。

    “卒”本为大夫过世时所用的称法,现不分彼此诸侯大夫统一使用,这正是孔子新制“退诸侯”的目的。

    私人恩情记录

    《春秋》对死者又有以姓名、官职和所死之地之记录与否来加以褒贬或表达记录者的心情的。鲁隐公过世却不记所死之地,原因作为记录的臣子过于哀痛而不忍说明。

    至于滕国和宿国皆为小国,其国君过世都不写名。蔡是大国,蔡宣侯过世时就记名,如“蔡侯考父卒”,考父是其名。另有一种说法是凡是诸侯死,都会记名,滕宿没有名字,是因为历史记载有失。

    而大夫之卒有无记姓氏和官职,皆有其隐含的意思。公子益师为隐公的叔父,鲁国的卿大夫,本应称公子。

    各国的卿也是天子的官,但是鲁国却没有向天子请命,即便在鲁国当官,也不能算是周官,所以不记官职,表示不认同益师为卿的地位。

    尹氏曾经担任周王丧礼的礼官,负责接待各国诸侯大夫。《春秋》记载“尹氏卒”,是因为他曾接待隐公,故以私人恩情记录之。

    至于侠,由于隐公是摄位君主,不能封爵,侠并未受命为大夫,故此没有放姓氏而记卒。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