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辉:会葬以礼:论国民党下半旗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廖文辉:会葬以礼:论国民党下半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葬礼在7月12日进行,美日韩等国皆降半旗哀悼,同时也派遣重要代表出席葬礼。在中国古代贵族或统治阶层对葬礼的礼仪和规格要求自然更高。从《春秋》对天子王侯记葬与否,可以一窥周朝葬礼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孔子对丧葬人物的褒贬好恶。

    依据周礼规定:天子七月而葬,同轨(四海)毕至;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大夫三月而葬,同位(朝)至;士逾月,外姻(亲戚)至。这是对丧葬的原则性要求,《春秋》在记载时特别以日期之有无来辨识是否符合原则和心情。葬期未到而下葬,如果有日期,表示过急(不及时而日,渴葬也);如果没有日期,则表示草率而行,不能以礼葬(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如蔡宣公的葬礼。逾期而记载日期,则表示痛心贤君不能以时而葬,(过时而日,隐之也)如“丁亥,葬齐桓公”是也。逾期而没有记载日期,表示缓慢无法以时而葬(过时而不日,谓之不能葬也)如“夏,四月,葬卫桓公”是也。按时下葬而没有日期,是最符合礼法的(当时而不日,正也)如“六月,葬陈惠公”是也。按时下葬却有日期,是指国家有危难的意思(当时而日,危,不得葬也)。

    非礼之处显著

    除了上述原则性问题,有的丧葬记载没有日期,主要原因是原有历史没有记载,或者是诸侯死亡必得有向天子报丧,而下葬则不发讣告,所以葬礼就没有记载日期。

    《春秋》记葬与否,有如下几个原则。天子记崩不记葬,因为天子下葬的时间是一定,不受任何事情的影响。诸侯记卒也记葬,因为有天子在,不一定可以按时下葬,如果在这段期间天子驾崩,诸侯必须奔丧,丧期就要延后。此外,诸侯死后要向天子请谥方能下葬,也会影响葬期。大夫则记卒不记葬。


    诸侯记卒不记葬,则有如下几个情况。首先,弑君之贼不讨不书葬。鲁隐公之薨,所以不记下葬,是因为要谴责臣子之不能对付弑杀隐公的国贼,由于无法尽臣下的责任,这也表示朝廷没有臣子,没有臣子自然就无法办葬礼了。其次,是送葬时遭羞辱,所以讳言其实(讳其辱)。如晋景公的丧礼,鲁成公前往吊唁,晋人不让成公送葬,故讳而不书。其三是避其号。吴楚两国国君过世的记载不下十处,却不记葬,这是由于这两国有僭越之实,为表示讨贼,所以不记,这是孔子的特笔。其四是是鲁国没有参加葬礼,所以不记。因此有一种说法为何隐公时天王崩不记葬,是因为鲁君没有参加葬礼,有慢上之心,借此来凸显隐公的无礼。最后还有一种情况是鲁史并无记载,所以《春秋》也据实而录。

    以下谨以蔡宣公和卫桓公为例加以说明记葬的情况。“八月,葬蔡宣公”。蔡宣公六月过世,八月下葬,按礼法诸侯五月而葬,一个多月就下葬,过早下葬,表示草率。卒要名姓,葬要谥号,“宣”为谥,谥号是天子所赐。

    “夏,四月,葬卫桓公”卫桓公在去年春季见弑,今年夏季才下葬,已经十五个月,严重逾期,所以特别写下月份,以便了解逾期下葬。而卫桓公的葬礼,鲁国有参与,所以记录下来。

    对葬礼的要求如此严谨,台湾国民党作为会葬的一方却降半旗哀悼,难道抗日的国仇家恨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其非礼之处不待说明就已经很显著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