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8日讯/独家报导)2023年财政预算案?款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引起各界质疑政府如何承担这么大笔的支出,担心政府进一步以债养债的做法,将让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其中,马来西亚华人行业总会(行总)总会长拿督林金宋分析,在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政府开支高达3723亿令吉,而收入则预计达到2726亿令吉,意味将出现997亿令吉的赤字。
“今年,政府放眼能达到6.5%至7%的经济成长,但明年的经济成长则降到4%至5%。”
“2023年经济成长下调了,但开支居高不下,税收也没多大增加,政府要从何处取得资金?”

林金宋接受《中国报》访问时也质问,政府接下来是否继续以债养债?
他说,我国在2021年借贷2172亿令吉,其中1137亿令吉就是用来还债的。
“财政部长才公布,截至今年6月,政府债务已超过1兆令吉。虽说马来西亚信誉好,但也不能一直依靠借货。因此,政府应该开源节流。”
他提及,政府的行政开销达到2723亿令吉,占了财政预算案的73%。
“政府此刻应该采取节流措施,应减少不必要的奖金、奖励,同时考虑瘦身。”
另一方面,大马中小型企业公会会长陈芳心也直言,财政预算案中的3700多亿令吉到底从何而来,对于许多老百姓而言都是一个大问号。
“这个是3700亿令吉,并不是370亿令吉,到底要从哪里找钱出来?我对此是一个大问号,我也无法了解钱从何来。”
“感觉就是大选要来了,所以我大派糖果,好让你选我们继续当政府。”
一味派钱 无助国家发展
经济学家黄凯顺认为,一个政府如果一味在派钱,担心会引起不良风气。
他举例,英国、美国都有类似的制度,即公民如果失业后,可以向政府索取援助金。
“如果我国也采取这样的措施,只会增加人民的惰性。”
”如果一味的派钱,其实对国家的发展帮助不大的。“
黄凯顺也是MonQ财商学院创办人。他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如果真的要让国家繁荣进步,应该是改变整体的经商环境。
“如果环境没有改变、人民态度没有改变,这些派钱的措施永远是微不足道的。”
“相反的,政府应该制造就业机会、刺激国家经济发展,更能带动人民摆脱通货膨胀的负担。”
他形容,这一份预算案都是在炒冷饭,与过往的预算案大同小异,没有太大的创新。
没重启GST 商家失望
商家对政府没重启消费税(GST)倍感失望。
林金宋指出,行总自2018年就反对取消消费税,而最近一再呼吁政府重启消费税,是因为这是政府取得税收的一个方法;但必须把税率维持在3%或4%的低水平。
他分析,2018年前,政府采取消费税机制,当时的税收达到440亿令吉,但如今在销售与服务税(SST)机制下,政府的税收仅有270亿令吉。
“因此,恢复消费税是政府取得税收的一个开源方法。但遗憾的是,这一次的预算案并没有提及这一点。”
另一方面,大马中小型企业公会会长陈芳心也说,消费税是一个更公平的税务机制。
“相对销售与服务税,各个阶层的厂家都要付税,也导致最终的产品更加贵了。反而在消费税机制下,谁买多,就谁抽多,是比较公平的。”
他猜测,有可能是考量到大选即将到来的因素,所以没有在财政预算案中列入重启消费税的政策,担心会因此而流失选票。
遗憾没提供中小企免息贷款
陈芳心感谢,政府在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都有列入中小企业公会的要求,唯独在自动化发展的议程中,并没有允准零利息贷款的要求。
“这也是整份预算案有点遗憾的事。”
他说,该会一再要求政府提供免息贷款,让企业能用以发展自动化,以迎合工业革命4.0的时代。
“不过,政府在这方面则是提供奖掖。但奖掖相对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目前也不晓得获得奖掖的条件,相信有很多中小企业都无法得到。”
“与其提供奖掖,为何不提供贷款?贷款还可以回收,之后再帮助更多企业。”
他补充,当时候,该会是要求半年至十年的免息贷款优惠。
另一方面,陈芳心点评,这一次财政预算案中,有好几个值得鼓舞的措施,包括进一步推动数码化发展、中小企业的税率从17%降至15%,以及为B40低收入群体提供援助。
他进一步指出,政府用了很大一部分支出在帮助B40群体,这其实也间接带动市场的消费,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