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 还要走还有我/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 还要走还有我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 一生情一杯酒
一个活到80岁的老人,还剩多少朋友?还想交怎么样的朋友?还是不再需要朋友?这是近日突然蹦出脑袋的有趣问题。于是,情不自禁地哼起周华健这首《朋友》旧曲,哼着哼着,一种强烈的感觉:不论男女、不管老少,每个人都不能没有朋友。朋友,就像一滴甘露、一首欢畅的歌,让你的生命充满鲜活的力气;让你的日子犹如天晴时暖暖的阳光。
你想交怎样的朋友?毋庸置疑,答案肯定千百个,莫衷一是。两肋插刀的?关怀备至的?懂得呵护的?讲话幽默有趣的?以貌取人、颜值不会太差的?真心诚意的?记得有一天收看窦文涛的一个清谈节目。当期的嘉宾,他请了著名影视演员陈坤和周迅,以及一位年纪较大,精通古董鉴别的艺术家马末都。
主持人单刀直入地问陈坤和周迅:外边的人都在质疑你俩这么要好,是否有特殊的关系?两人立刻予以否认,表明只是纯纯的友谊,因为结交已久,彼此相知相惜,而周迅则是有点爷儿的性格,所以跟很多男生经常玩在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些传言,是真是假,干卿底事?后来,主持人就问她:你交朋友最注重是什么?周迅想了一想说:真诚!
“我最生气的是朋友对我撒谎!”她说。这倒是跟我交友的原则不谋而合。
缘是自然的机遇
有人说,交朋友嘛,是基于一种”缘”,什么是缘?说是一种自然的机遇。某个时间,某个点,两人遇上了,说话投机,相见恨晚,友情就这样滋生了。然后从亲密到疏离到结束,说是缘起缘灭,顺应自然。童年少年时代,个个都可以成为朋友,只要玩得开心,谈得投契,这个年段算是纯纯的交往,没有任何的利害关系;到了年纪渐长,阅历增加,交朋友似乎就有了选择,心中各有一把尺。
常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例如古代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相交,就被传为美谈,当伯牙获悉最懂得他音律的子期因病身亡无法前来赴约时,就毅然摔琴谢知音。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朋友相交的感人诗歌,例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诗句,有些让人感到无奈、伤感;有些让人感到遗憾。最难得的是患难见真情,当然,落井下石或人走茶凉有的是。
对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可谓看尽人生百态,凡事随缘,不再强求,多一个朋友和少一个朋友,似乎没有多大的分别,其实,个人认为朋友不在多和少,贵在交心。有人朋友满天下,最后想找个倾诉心事的,环顾四周,难以寻觅。真正的好朋友,也不一定要经常腻在一起,弘一法师说,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种灾难!听了真有醍醐灌顶的启示。
无邪的快乐
不知不觉,疫情缠绕了将近三年,无形中也阻断了不少亲友之间的相聚。日前陪同两位老友回返他们的家乡,登嘉楼甘马挽探亲访友。看到同是斑斑白头发的童年玩伴、小学同学,大家坐在一起促膝谈心画面,作为旁观者的我,那一刻,突然有一种泫然欲涕的感动,大家都已进入“黄昏”之龄,在夕阳不残的晚景时,还能面对面话桑麻,大家透过时光的隧道,重返那段纯洁的岁月,找回那无邪的快乐,不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人的地位、权利越高,似乎越不容易交到肝胆相照,推心置腹的朋友,这让我想起了“高处不胜寒”的诗句。其实人生故事,不外是聚聚散散,犹如一出电影,无论情节如何扣人心弦、缠绵悱恻,都有剧终散场的时刻,相通了,也就是那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