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爱薇阿姨成了眼前的爱薇奶奶,这位著名马华作家在多年以前曾许下诺言,80岁开始再也不染发,“结果,疫情两年多下来,真的全白了,孙女还说我很潮呢!”那白如霜的头发是岁月送给她的最漂亮礼物,而她在80岁时,送给读者和自己珍贵的生日礼物,正是她在疫情期间催生的自传《世事如云任卷舒–我的人生》。

在静候自传《世事如云任卷舒–我的人生》在印刷厂印成成品前,她给后疫情时代的自己两段放飞兼放空小旅行,先是跟董总旧同事前往彭亨武吉丁宜,在绿林中开心聚首三天两夜。
“策划人说这是一段千岁之旅,因为14人岁数加起来总共973岁!”今年已踏入八十耄耋之年的她有感而言,来到这个年龄的他们,未有大病也会有小病,“大家都盼望能见上一面。”
在聚会上,每个人除了娓娓道来近况,也侃侃而谈往事,“尤其难忘统考批阅时的紧张,当时,我们真的像个大家庭。”席间,有人追问她即将出版的自传,她则提到念书时的午餐。
“由于下午得留在学校参加课外活动,还有当图书馆工读生,午餐需要在学校解决,可是,我又缺零用钱,只好拿家里的香蕉当午餐。”
至于为何是香蕉?她解释,每当父亲翻种树胶树前必先种一季香蕉,“我便打包熟透的香蕉去学校,还要是一大包,这样才能填饱肚子。”
尽管同事们各自回首前尘,几近人人都有过艰苦岁月,她认为,正是这些陈年经历才会令大家更珍惜当下所拥有,“假如生活太安逸或舒服,就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了。”
完成该做和要做的事
过没几天,她跟随老朋友一起回到后者家乡登嘉楼甘马挽。“我们三老加起来的岁数超过250岁了!”她说,人老了都会眷恋出生地,“找一找童年玩伴,见一见小学同学……”
“在疫情期间,曾有一个月内删除3个朋友电话号码的经历。”她哀伤地说,他们都走了,当中,有因为心脏突发疾病、也有因着染疫而离世,“如今还有机会见面,那是另一种幸福。”
在两年多不可控的低迷且严峻疫情氛围里,独居的她,做了一件自己可控的事情,那就是动手撰写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物传记,这里头有她奋勇向前的生命故事。
《世事如云任卷舒–我的人生》一书长达14万字、厚至350页,“2020年开始撰写,一直写到2022年5月才完成,终于把该做和要做的事都做了。”


人物传记无言的老师
萌生写自传的念头始于十多年前与妹妹的一场聊天。“她看着我结婚、生子及离婚,带着孩子从新加坡回到大马娘家过日子,为翻转命运努力、泅过坎坷岁月洪流过程,她都一目了然。 ”
“你的故事太丰富了,应该写出来。”妹妹如是对爱薇说,“她认为,不管是写给读者,还是写给孩子,至少让大家知道我有过这么一段经历。”
至于为何拖到时至今日才完成,她笑言,自传可写也可不写!其实,从职场退下再到取得中国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士学位后,她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远行。
“若有一天,健康出问题或双脚不能走或失智,试问还能出行吗?旅行于我更为重要。”走过许多地方以后,她才认真思考写自传这件事,“有时间慢慢回忆往事了。”
其实,嗜书如命的她,向来爱看人物传记或回忆录,“不管一个人处于哪个岁数,尤其是年轻人,可以从这些传记中看到书中人怎样克服生活困难、如何走过复杂社会。”
“这类书籍是无言的老师,作者花那么多心血,读者只花这点钱,却从中学习良多,加上书本可与人分享,可说是物超所值啊!”
她认为,本身自传将会是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哪怕成为单亲妈妈,里头也没有悲凉味道。”
在她看来,人生犹如一张空白支票,上面的数目由自己来填写,“也就是说,命运是掌握在自个手中,要过怎样的人生完全由自个决定,无人能够替你作主。”

数十年如一日坚做二事
拿定主意书写自传后,爱薇开始整理内容大纲,她最终把书的内容分成7个单元,“拟好大纲后就开始收集资料,有些靠旧文章里寻觅,有的则凭记忆。”
她的记忆尚可靠,全因长期阅读和写日记,“这一生我有两个坚持,一是坚持运动,二则是坚持写日记。”过去廿多年,她每天早上花大概35分钟健走2~2.5公里路,完了以后打太极。
至于写日记,则是从初中三开始,“到了今天仍未有一年停笔过,除非旅行时会中断。”她透露,日记簿都被好好保存下来,但自从用手机或电脑打字后,直接存档即可了。
在找齐资料后,她表示动笔并不难且很快,“问题是要从哪里着手,内容铺成和叙事手法都得细究,经过一番思前想后,她决定用顺叙手法,把迂回曲折人生路从头到今说一遍。
她出生于一个保守封建家庭,父亲是橡胶小园主,母亲则是以丈夫马首是瞻的传统妇女,“父母亲来自中国福建南安乡下,父亲先是与祖父从中国南来马来亚。”
“抵达此地后,他先后13次回到中国探望母亲与家人,在那个交通不发达年代,这分毅力与精神足以让我佩服。”这对骨子里有着倔强的父女,却有过一次难以磨灭的冲突。

不吃不喝不动争取升学
爱薇曾为争取上中学而进行一次义无反顾抗命之举,“当时镇里从未有女生念中学,重男轻女的父亲认为,给我念到六年小学教育已经不错了。”获悉父亲有此决定后,她太失望、太伤心了,不吃不喝也不想走动。
“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直至有个亲戚到访其家,见到她当时模样,忧心忡忡地对其母亲说:“不行哦!这样会出大事的啊!”母亲顿时感到害怕,想方设法说服父亲。
“那时都快要开学了。”眼见其他同学做了新校服,也买了新文具,“真的心灰意冷了。”父亲意识状况不对劲,只能屈服于她的顽强,“可以去读书,条件是上学前要替姐姐拔胶杯。”
父亲开出条件,她心里马上说:“只要有得上学,任何条件都行。”她说,倘若那年她放弃,从此就失去升学机会了。
在这次争取读书事件中,她觉得中国作家巴金的《家》对她有一定的影响。这书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之一,也是其代表作,书中描写封建大家庭––高公馆的各种纠葛与冲突,当中不缺抗命的搏斗。
她在五年级时就遇见这本小说,“当时有个家住巴冬(Parit Jawa)的学长,他家里有一大玻璃书橱,里头藏书甚多,我几乎借完他所有的书,其中一本就是《家》。”
尽管书里、书外斗争方式不一样,但她得出一个结论:任何自己想要的都得靠自个去争取。在现实生活里,她最终逆转人生成为镇上首个女中学生。

地理老师燃起行走岁月
爱薇用了一个单元着墨那些曾经教育过她,并对她影响至深至远的老师们,其中一位是图书馆主任欧阳彩老师,“当工读生时,跟她的关系密切,以致在初中三到高中期间涉猎不少书籍。”
“尤其是那些书名很长、很厚的前苏联作家的作品,当中有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与《母亲》等。”
“全是厚厚的小说,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看书真的要趁年轻才行。”当她后来从新加坡回到家乡生活时,依然爱看书的她,跑去学校问欧阳老师,作为校友可否到图书馆借书,“她很快就答应了。”
另一位印象深刻的是中学的地理老师陈堃德,“他教地理教得特好,地图仿佛烙印在他脑海里,不管讲到哪个国家,都可以在黑板画出来,且对环境特征、位置特点等了若指掌。”
“老师曾说过:或许,有一天你们的脚就会踏在这个地方!我心想:是不是哦!?”她把老师这番话牢记心里,却也开启幻想空间,这正是为何书中有个单元是叙述她后来的行走岁月。
把足迹从亚洲遍布到欧美后,她说,总有一天会停止脚步,那一天是何时则不得而知,“趁我还能走之时,我想多看看世界。”爱上旅行是一种戒不掉的瘾,开始了就难以停下。

失去婚姻教会她许多事
原以为这些年多产的爱薇其初心就是当作家,错了,原来她想当报社记者,“中学毕业后,看到新加坡南洋商报招聘记者,我就去应征,可惜,英文翻译不够好,结果只能成为后补。”
当不成记者后,她便到一家旅行社申请当导游,最后在那里与一位男同事步上婚姻殿堂,随后生下二儿一女。可惜,两个曾相爱的人却无法携手到老,她毅然结束9年的婚姻。
这段婚姻教会她许多事,当中她提到一个人结婚或离婚,都不该咨询他人意见,“外人的意见只能供你参考,不能替你决定,因为这是自己的事情,在婚姻事件里没有不耻下问,虚心受教这回事。”
离异那年,她的孩子分别是3岁、5岁和8岁,“不是不曾想过未来带着3个孩子会有多难,不过,自知这段婚姻已走到尽头,不得不离开,我想到只要愿意去克服未来,一定做得到。”
她带着孩子回到柔佛麻坡娘家过上单亲的日子,“先是在父亲胶园割胶,赚取微薄收入;尔后,村民叫我成立幼儿园,同时间,我也不断写稿获取稿酬,后来越写越多,连电台广播剧都写。”
1979年,她出版了处女作《小羊的黎明》,从此走在作家的路上,从少儿文章写到旅游散文再到短、中篇小说,还有以采访形式撰写人物专访等,可说是创作手法多元的马华作家。
然而,她却说,迄今最不敢尝试的是诗歌创作,“我觉得在所有的文类中,诗歌最难写好,太不简单了,写诗于我更是一件神圣的事,不敢轻易亵渎它。”她斩钉截铁地说,今生都不会创作诗歌。

生命中的难未让她沉沦
爱薇还在自传里有一个特别的单元,就是写了6个可爱的忘年交,“他们都是从念中学到现在年过半百仍然跟我维持紧密联系的人。”她不外想让人知道,其实年长者与年轻人是可以互相理解和互补的。
她先书写他们,然后再由年轻人写出“心目中的爱薇”,从他们的文字里,她觉得,他们写得相当公正,不吹嘘也不吹捧,“综合6人所写,原来我在他们心中是个是个年轻的老人。”
她坦言,从忘年交身上也可学到许多新事物,并认定一个人只要有好奇心、有热情才不会变老,“我不知这算不算是优点,但苏联有句谚语就说道:一个能够与时代并驾齐驱的人,不会变老。”
她说,倘若凡事提不起劲、什么都无所谓,“那么,你真的老了!”眼前这位年轻的奶奶在处理本身自传时也展现十足魄力,“校对和润稿先后进行7次,无非想把错处别字减至最低。”
“即便送抵出版社和印刷馆,只要未印刷都会修饰。”每次心无旁鹜投入审稿即全神贯注,往往忘了时间也忘了吃喝,“最长一次是从早看到下午长达6小时,我看到要崩溃了!”
“这本自传粒粒(字)皆辛苦啊!”这也是为何她后来给自己两段小旅行,“从未如此累过,我需要放松。”此次把人生路重新检视一遍,她说,自己活过来了,生命中的难未让她沉沦。


活动资讯:爱薇新书分享会
(一)5/11/2022,10:30am @ Shah Alam
报名:李慧慧小姐(010-3819112)
(二)6/11/2022,3pm @ 城邦阅读花园
报名:https://web.facebook.com/events/53387627191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