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的疫情阻碍了人与人的交流与互动。一些长辈在农历新年,只好通过电子钱包把红包转发后辈,让电子红包成了新常态。
来到后疫情时代,究竟传统与科技之间,何者会占上风?最终《中国报》街坊结果显示,不论是年轻一辈或是长辈,答案几乎一面倒!
电子钱包的便利性似乎无需置疑,不只有着可随时充值,打破距离,不需出门采购的特点,还可以避免携带大量现金的风险。
因此,农历新年期间,利用电子钱包转发红包给后辈,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迈入2023年,疫情的影响逐渐消散,为了解民众是否热衷于派发或接收电子红包,《中国报》来到八打灵再也双威金字塔购物中心进行了街头访问。
走访结果显示,过去两年的农历新年期间,收到电子红包的人只占少数。行动管制令形成的距离,阻挡人们串门拜年的传统,一些人也干脆不派红包。
至于选择派电子红包的几乎以年轻夫妇居多,也有人认为,无论是电子红包还是传统红包,心意最重要。
其中受访者黄品齐(工程师,42岁)指出,传统红包讲究的是“拜年”的意义,以便派红包的人可以给予祝福,收的人也感到温馨。因此,重视传统的她说,今年还是会坚持派传统红包。
22岁的大学生符采俐就认为,无论是电子或是传统红包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心意。另一名来自森美兰的20岁大学生陈紫琴则说,没收过电子红包,并认为只有年轻的一辈才会派,较年长一辈大多是在后辈亲自来拜年,才派传统红包。
担心不安全
电子支付在中国尤为盛行。截至2021年10月,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已达86%。不过,一名来自中国的画师施永飞受访时笑称,他是少数不使用电子钱包的中国人。
他解释,主要是他在设备上还没做好准备,所以手机没有发红包功能。一些受访者也担心,电子红包存有危险,担心误点链接,而掉入网络陷阱。
有些人亦忧心电子红包的蓬勃发展,会让拜年习俗渐渐消失,导致以后的小孩只注重收到的金额,忘了红包的意义。
最后,传统红包一面倒地打败了电子红包,成为大家首选。大家都认为,拜年献上祝福的意义比便利性更为重要,而且把红包拿在手上的感觉更实在!
较有仪式感
◆大学生符采俐(22岁)
没有收过电子红包,但我认为电子红包和传统红包都一样,都是来自长辈和亲友的祝福。
现在电子钱包比较通行,年轻人可能会认为,电子红包比较方便,但其实这些都很主观。
不过,我还是觉得拿传统红包比较有仪式感。从安全性方面来说,现在网络有很多奇怪的链接,收陌生人的电子红包也很危险。
虽然现在有些平台推出“抢红包”和回扣等等,但我还是不太敢尝试。
较有真实感
◆大学生苏盛荣(22岁)
去年有收过电子红包,因为亲戚在海外,无法回国。
电子钱包的优势是很便捷,但是缺点是比不上传统红包的真实感。
我觉得电子钱包其实也蛮安全的,因为它不是真实的现金,所以不需要担心钱财外露的风险。
我可能也会去尝试使用一些平台推出的“抢红包”游戏,但只会把它视为一种娱乐,它还是难以取代传统红包。
传统无法取代
◆工程师黄品齐(42岁)
过去疫情让我没有办法返乡,不能拜年,所以都没有派到红包。
有一年我是完全没派,也没有尝试给电子红包,因为我觉得电子红包是没有办法取代传统红包的。
可能年轻人比较能接受,又或者电子红包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是我还是会比较喜欢传统红包。
未来传统红包可能减少,但不见得会消失。传统红包是一种传承,而且我也不喜欢下载太多应用程式。
设备上未准备好
◆上海铁笔金石书画院画师施永飞
有想要尝试,但是设备上还没有准备好。我的中国朋友要发电子红包给我女儿,我说不用发给我,因为收不到。
我觉得电子红包是可以取代传统红包,但是缺点就是少了人与人的接触。
我今年还是会派传统红包,因为会去拜年,所以我是少数不使用电子钱包的中国人。
年轻夫妇较能接受
◆毕业生杨雁婷(22岁)
有收过朋友的姐姐发来电子红包,可能他们都比较年轻。
电子钱包可以打破任何距离,缺点就是有点危险,因为要通过网上输入个人资料等等,甚至可以收到陌生人的电子红包。
拜年拿红包还可以和亲友见面,互相了解近况,而且我很喜欢收集红包封。
担心拜年习俗消失
◆大学生陈紫琴(20岁)
电子红包趋势其实不明显,我也没拿过电子红包,可能只有比较年轻的一代会派电子红包。
电子红包确实有很多优点,但是我个人觉得在意义上,电子红包是不能取代传统红包,因为那是从以前流传下来的传统。
最近也有很多欺诈案,线上转账还是有一些不安全。
如果电子红包成为趋势,拜年习俗可能会渐渐消失,以后的小孩就只注重拿到数额,失去传统意义。
亲手献上祝福很重要
◆家庭主妇黄女士(58岁)
不会尝试派电子红包,觉得没诚意。在这个普遍使用电子设备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更应该要有互动和近距离交流。
因此,可以把红包亲手交给对方,献上祝福是一件好事,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