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文:学习现场◢风雨飘摇成就光辉时刻——马来西亚第一届儿童文学国际研讨会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会员文:学习现场◢风雨飘摇成就光辉时刻——马来西亚第一届儿童文学国际研讨会

    自疫情以来首次在彭亨举行“马来西亚第一届国际研讨会”,邀请各界学术人士、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参与研讨会。致力于推广国际研究以及消解大众对的误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2月的难免有一点水灾风险,但大家还是如期而至,冒着黄色暴雨警报。两百多人中最远的来自东马;当中有小学教师、师范学生、讲师、学者、阅读推广工作者,有些是身兼多重身分,在学校放假这天(或更早)赶到彭亨佛教会。


    海报分享环节广受好评,学员表示“时间太短”“意犹未尽”,图为学员围绕在仁嘉隆华小图书馆林晓姗老师(左上)的海报前热烈交流。

    这是新冠疫情缓和之后,(儿协)重启的第一场全国性实体活动,他们与优大联手,小心平衡着病毒危害和交流成效,动用近80位工委筹办了这场三天两夜的“马来西亚第一届国际研讨会”。

    “有时候办这些活动我们很难预料我们的成果会是什么样……我们就是这样的一种痴心,觉得做下去就有的。”顾问黄先炳讲师在一场回顾与梳理儿协十年的座谈会上如此说。既是十年注解,也是次基调。

    备受误解

    实践与学理齐进点亮儿童文学阅读的未来,左起廖冰凌、儿协会长郭史光宏、黄先炳。

    54位国内外专家学者、22位阅读推广工作者组合成16小时静态学术研讨,4小时动态分享工作坊(*注1),堪称丰富盛大的嘉年华,另外还配备不眠不休的技术小组把过程同步给网上参与者,同时也储存进资料库供日后检索。


    这绝对是本地圈的光辉时刻,平日吞下的苦水能暂搁一旁。

    十多年前数万字的少儿小说掀起风潮之际,不少人抱着“孩子能看完吗”的怀疑,后来绘本兴起,却又出现了“明明字少却卖那么贵”的嫌弃,对形式(文体)的陌生形成普遍误解。

    一位教学十年的小学老师告诉我,大家习惯把非课本书籍称做“课外书”。课外课外,有些老师在校指导阅读就顶着“不务正业”的罪,如果没有同济支援更是像单打独斗。这还未包括可能被家长指责让学生购书涉及跟书商利益输送。

    且不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到18岁都算是儿童,廖冰凌(优大中华研究院副教授兼系主任)点出,国人对研究仍抱着很多刻板印象,“那么浅白还需要研究吗?”“我又不是教幼儿园,为什么要研究?”

    学术圈也存在排挤、看扁研究的现象,视之为难登大雅之堂,研究经学国学红学受嘉宾式对待,一听见她研究就脸色大变,还有人说她专做女人小孩的东西。“表面上‘喔儿童很重要’,内地里‘哎,幼稚啦!’”她发表了超过20篇跟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期刊学其实才是她主要的方向,但十多年来仍旧听着不少冷言冷语。

    *注1:其中青年学者论坛、专题座谈会和工作坊在同一时段设多个场次,学员自由选择参加,事后也可在资料库中浏览回看其它场次。

    疫后重启大会活动

    第一场青年学者论坛获点评人刘雅琳(UITM中文组高级讲师)称赞整体表现不错,研究题材新颖。右一刘培琪老师正在发表研究《“整本书阅读”在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推广与成效》,右二起林恩妤、主持人陈文英、彭欣婉、张发辉。

    从2007年开始,儿协人就像随着东北季风季节性回游的鱼,每年年尾都固定在汇集进行一轮盛大活动。风雨飘摇的是疲惫身躯的充电场,是点子的试炼所,是不同世代传承与切磋的舞台,是旗鼓重整、教学创新的摇篮。

    疫情迫使他们不得不连续两年停办,此趟第一次改动了过往连续12届的“师资培训营+儿童阅读营”经典模式,换成学术研讨会结合实践体验,也第一次开设全球网上同步参与,只开放给成人参加。为此他们特地花费三千多令吉添购直播影音器材,技术小组组员在两个月前就进入培训期。

    儿协顾问黄先炳(立卑东姑安潘阿富姗师范学院讲师)有些担忧,两年的瘟疫使一些教育者懈怠或缓下了脚步。研讨会学员过半数是以立卑东姑安潘阿富姗师范学院(IPG Kampus Tengku Ampuan Afzan)及大山脚端姑百能师范学院(IPG Kampus Tuanku Bainun)为主的师范学生。但如果是上层强制为了KPI而出席交差的,他们也不想要。要自愿的。

    2023年迈向十一周年的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成功在疫情后与优大联办“马来西亚第一届儿童文学国际研讨会”,吸引线上线下共370人参加。

    成立十年来,他们就是以这积极的随缘模式运作这非营利非政府组织团队。研讨会嘉宾,马华长青树年红先生赞扬说:“你们走得很远了”,但他们不曾预想自己可以抵达今天的里程碑——以为素材,累计150场儿童阅读营,上百个班级读书会,培训过6000位老师和1万8000名学生——全都在队员业余时间完成,已然是本地儿童阅读不可忽视的专业力量。数据只是对外人自我介绍的名片,他们内行的标准是:给教导过的孩子一本书,看看他能否安静地持续阅读,读完后能否跟你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国内对于儿童阅读教育的看法存在相当大的分歧,黄先炳打开官方指导下的阅读报告比赛得奖名单给我看,单纯以量取胜,有一位冠军得奖者一年完成了两千多份阅读报告。这跟儿协的方式有很大差距,可是他们也不急着说服。滴滴答答,汇聚细流成江海。

    学术研究反应热烈

    中华华文小学老师陈永华(海报前)从纳闽岛远道而来分享。他与伙伴老师努力在非华裔学生占73%的校内推广绘本阅读,校内华文科成绩也显著提升。

    研讨会期间,数位学员受询时皆指出论文内容有点深奥、难以理解,活动结束后,大会收集得59人回馈,56人对这次活动表示满意/非常满意,获益良多,开阔了视野,也有人发出以此为出发点的回响。

    关于这一点,黄先炳在致闭幕辞时已向学员说明,研讨会的重点就是要“虐待”大家,让大家思考很多东西。私下里他向我解释,教师生涯到某个阶段可能会面临一些瓶颈,学术有助于理清教学观念,建构跟国际交流的语汇,而对于儿协来说,学术研究也能扩展推广工作的深度与创作的高度。比如中国南京师范大学谈凤霞教授在专题演讲《与生态共同体的建构》提到,生态环境课题已然成为当代新“母题”,我们该如何认识、创作和教育这种内容?演讲打开了他们的视野,原来可以承载建构生态共同体这么严肃的要务。

    “要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的发展。”廖冰凌这么认为。她希望有更多人能投入研究。

    回馈中,高达96.6%(约57人)的学员表示若下次再办国际研讨会,他们会再参加,可见严肃学理并没有把他们吓倒。他们将一次挟带光芒,一起照亮阅读的未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